在成本会计中,直接分配法是一种用于分摊辅助部门成本到主要生产部门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也有其局限性。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理解直接分配法的应用。
假设某企业有两个辅助部门(维修部和动力部)以及两个主要生产部门(甲车间和乙车间)。以下是这些部门的相关数据:
- 维修部总成本:10,000元
- 动力部总成本:15,000元
- 维修部提供服务总量:500小时
- 动力部提供服务总量:1,000千瓦时
- 各部门服务使用情况如下:
- 甲车间:维修部200小时,动力部400千瓦时
- 乙车间:维修部300小时,动力部600千瓦时
按照直接分配法,我们只考虑辅助部门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将它们的成本直接分摊给主要生产部门。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计算每个辅助部门单位服务成本。
- 维修部单位成本 = 总成本 / 提供的服务总量 = 10,000 / 500 = 20元/小时
- 动力部单位成本 = 总成本 / 提供的服务总量 = 15,000 / 1,000 = 15元/千瓦时
第二步:根据各部门实际使用量计算应分摊的成本。
- 甲车间维修部成本 = 使用量 × 单位成本 = 200 × 20 = 4,000元
- 甲车间动力部成本 = 使用量 × 单位成本 = 400 × 15 = 6,000元
- 乙车间维修部成本 = 使用量 × 单位成本 = 300 × 20 = 6,000元
- 乙车间动力部成本 = 使用量 × 单位成本 = 600 × 15 = 9,000元
第三步:总结各车间最终分摊的辅助部门成本。
- 甲车间总成本 = 4,000 + 6,000 = 10,000元
- 乙车间总成本 = 6,000 + 9,000 = 15,000元
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直接分配法虽然操作简便,但由于没有考虑到辅助部门之间的相互服务关系,可能会导致部分成本被高估或低估。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成本分摊方法。
以上就是关于直接分配法的一个实例分析。希望对大家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