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者,有农夫耕于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其子年少,性好嬉戏,不务农事。一日,农夫谓其子曰:“汝若不勤耕作,他日何以自立?”子笑而不应。
后数年,农夫病重,不能耕田,家道中落。子乃欲出外谋生,然无一技之长,终日游荡,无所依归。邻里皆叹曰:“此子少不勤学,今悔之晚矣。”
又有邻人,幼时亦懒惰,然其父严教,每日督课,不许懈怠。及长,遂成才学之士,仕途通达,衣食无忧。乡人皆称其父教子有方。
此二事相比较,可见勤惰之别,实为成败之分。古人云:“业精于勤,荒于嬉。”诚哉斯言!
又有一则寓言,曰“守株待兔”。古时有农夫,偶遇一兔撞树而死,遂弃耕而守株,冀复得兔。久之,田荒草生,兔不可得。人笑之曰:“此非天命,乃己之愚也。”
由此观之,若不思进取,徒守旧法,终将一事无成。唯有勤奋不懈,方能有所成就。
故曰:勤者,立身之本;惰者,败亡之源。古之圣贤,莫不以勤为训,吾辈当以此为戒,勿效懒惰之徒,而失人生之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