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语文教案13打电话】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理解课文《打电话》的内容,掌握其中的生字词和重点语句。
- 学会通过对话形式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力。
- 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语言,提升口语交际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电话交流的便捷与重要性,体会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意义。
- 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和礼貌用语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打电话的基本礼仪和表达方式。
- 难点:通过对话分析人物性格,体会语言背后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课文录音、多媒体课件、电话道具(可选)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相关资料,思考“打电话”在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是怎么和家人、朋友联系的?有没有哪一次打电话的经历让你印象特别深?”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引出课题《打电话》。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生字词。
- 教师讲解生字词,如“耽误”、“啰嗦”、“简洁”等,并结合语境理解其含义。
- 提问: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主要人物是谁?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3. 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5分钟)
- 分段阅读,逐段分析人物对话,体会人物性格和情感。
- 重点讲解“打电话”过程中如何做到简明扼要,避免啰嗦。
-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说话要简洁”?生活中哪些场合需要这样做?
4. 角色扮演,体验交流(10分钟)
- 将学生分成小组,模拟打电话的情景,一人扮演打电话者,一人扮演接听者。
- 鼓励学生使用礼貌用语,注意语速和语气,展现自然的对话氛围。
- 小组展示后,师生共同点评,指出优点与不足。
5. 拓展延伸,联系实际(5分钟)
- 讨论:除了电话,我们还有哪些联系方式?它们各有什么优缺点?
- 引导学生思考: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合理使用各种通讯工具,保持良好的人际交往?
6. 总结与作业(5分钟)
- 教师总结本课主要内容,强调打电话时要注意的语言规范和沟通技巧。
- 布置作业:写一篇小作文,题目为《我最难忘的一次打电话》,要求内容真实,语言流畅。
五、板书设计
```
打电话
|
讲述打电话的过程
重点:语言简洁、礼貌用语
方法:角色扮演、情景模拟
意义:沟通交流、传递信息
```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打电话的基本技巧。同时,通过角色扮演,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今后可以进一步拓展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