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精选范文 >

窃读记教案

2025-07-13 14:47:49

问题描述:

窃读记教案,跪求好心人,帮我度过难关!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13 14:47:49

窃读记教案】一、教材分析

《窃读记》是林海音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讲述了作者童年时期因家境贫寒,常常在书店“窃读”的经历。文章语言朴实,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知识的渴望与对书籍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本课旨在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体会文字背后蕴含的深意,并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 学习通过细节描写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品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 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作者对知识的渴望和对书籍的热爱。

- 培养学生珍惜学习机会、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作者“窃读”的原因及情感体验,体会文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 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深入体会作者对书的痴迷与对知识的渴望。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你有没有因为喜欢一本书而‘偷偷’看?有没有为了读书而想尽办法?”引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窃读记》。

2. 初读感知(10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初步了解文章内容。教师出示词语卡片,帮助学生正音并理解词义。

3. 精读品析(20分钟)

- 分组讨论:找出文中描写“窃读”过程的句子,说说这些描写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 教师引导:如“我踮着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急切心情与对书的渴望。

4. 深入探究(15分钟)

- 提问:为什么作者要“窃读”?她的心情是怎样的?

- 学生交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一谈对“读书”的看法。

- 教师总结:读书不仅是获取知识的途径,更是心灵的滋养。

5. 拓展延伸(10分钟)

- 播放一段关于“读书改变命运”的短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阅读的重要性。

- 布置小作文:“我与书的故事”,鼓励学生写下自己与书之间的故事。

6. 总结升华(5分钟)

教师总结:通过《窃读记》,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孩子对知识的渴望,更感受到了阅读的力量。希望同学们珍惜现在的学习条件,多读书、读好书。

五、作业布置

1. 写一篇短文《我的读书故事》。

2.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本书,写一段推荐语。

六、板书设计

```

窃读记

——林海音

窃读的原因:家境贫寒

窃读的感受:焦急、渴望、满足

窃读的意义:对知识的热爱

阅读的价值:成长、梦想、未来

```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理解作者的情感,激发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化的表达与思维拓展。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