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为全面了解我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查找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做法,进一步推动全县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调研组于近期对全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法治社会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县高度重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建设,将其作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抓手。目前,全县已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功能齐全、运行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初步形成了“县—乡(镇)—村(社区)”三级联动的服务体系。
在县级层面,设立了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整合了司法行政、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公证服务等职能,实现“一窗受理、一站服务”。各乡镇普遍建立了公共法律服务站,配备了专职或兼职法律工作者,负责日常法律咨询、纠纷调解和普法宣传等工作。村(社区)一级则通过法律顾问制度,实现了法律服务向基层延伸。
二、主要成效
1. 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
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员配备,全县公共法律服务站点已实现全覆盖,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便捷的法律服务。
2. 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通过定期培训、业务指导和考核激励,基层法律服务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能够较好地应对常见的法律问题。
3. 法治宣传深入人心
结合“法律六进”活动,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提升了群众的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4. 矛盾纠纷化解机制逐步完善
依托人民调解组织和法律援助平台,各类民间纠纷得到了及时有效处理,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三、存在问题
尽管我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 人员配备不足,专业力量薄弱
部分乡镇和村(社区)法律服务人员数量有限,且多为兼职,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
2. 服务内容不够丰富,针对性不强
当前服务形式较为单一,缺乏针对不同群体(如农民工、老年人、妇女儿童等)的定制化服务,影响了服务实效。
3. 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
虽然已建立线上服务平台,但功能尚不完善,信息共享不畅,未能充分发挥科技手段在法律服务中的作用。
4. 群众参与度不高,宣传力度不足
部分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认知度不高,参与积极性不强,影响了服务的普及和推广。
四、对策建议
1. 加大人才引进与培训力度
鼓励高校毕业生、法律专业人员到基层就业,同时加强对现有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升整体服务水平。
2. 优化服务内容,增强服务针对性
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制定差异化的法律服务方案,提高服务的精准性和实用性。
3. 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推动“互联网+法律服务”融合发展,完善线上服务平台功能,实现线上线下服务无缝对接。
4. 加强宣传引导,提高群众知晓率
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认知度和信任度,营造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五、结语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基础工程。我县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认真梳理问题,进一步健全机制、完善体系、提升效能,努力打造更加高效、便捷、优质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
调研单位:XX县司法局
调研时间:2025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