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安全活动教案:预防溺水教案】一、活动名称:
二、活动目标:
1. 让幼儿了解溺水的危险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 学习基本的防溺水知识,知道哪些地方不能玩水,哪些行为是危险的。
3. 培养幼儿在遇到危险时能够及时求助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
1. 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溺水事件的图片或简短动画片段(注意选择适合幼儿观看的内容)。
2. 安全警示标志卡片若干。
3. 小故事或儿歌《小水塘的危险》。
4. 水盆、小鸭子玩具等道具用于情景模拟。
四、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你们有没有去过河边、池塘或者游泳池?玩水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播放一段关于小朋友在河边玩耍不慎落水的动画短片,引发幼儿的兴趣和关注。
2. 新知讲解(10分钟)
教师通过图片和语言讲解以下
- 溺水是指人掉进水里无法呼吸,非常危险。
- 不要独自去河边、池塘、水库等地方玩水。
- 游泳时要在大人陪同下,并且不要靠近深水区。
- 如果看到有人落水,不能自己跳下去救,应该大声呼救或找大人帮忙。
3. 情景模拟(10分钟)
教师设置一个“小水塘”的情景,用塑料盆装水,让幼儿扮演“小鸭子”在水边玩耍。
引导幼儿讨论:“如果小鸭子不小心掉进水里,该怎么办?”
教师演示正确的求救方式,如喊“救命!”、“快叫大人来!”等。
4. 互动游戏(10分钟)
游戏名称:《安全小卫士》
玩法:教师出示各种场景图片(如河边、游泳池、小水坑等),请幼儿判断哪些地方可以玩水,哪些不可以。
答对的幼儿可以获得“安全小卫士”贴纸奖励。
5. 总结与延伸(5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回顾今天学到的防溺水知识,并鼓励他们回家后与家长分享。
提醒幼儿:无论在哪里玩水,都要有大人陪伴,远离危险水域。
五、活动延伸建议:
1. 在班级内设置“防溺水”主题墙,张贴相关图片和标语。
2. 鼓励家长带孩子参观附近的游泳馆或安全教育基地,进一步加深安全意识。
3. 组织一次“我来说安全”的讲述活动,让幼儿分享自己知道的安全小知识。
六、注意事项:
1. 教学过程中要避免使用过于恐怖或刺激的画面,以免引起幼儿的恐惧心理。
2. 强调“不单独行动”,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和求助能力。
3. 教师应全程关注幼儿情绪变化,适时调整教学节奏。
七、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生动的情景和互动游戏,帮助幼儿初步了解了溺水的危害及防范方法。今后可结合更多生活实际案例,进一步强化幼儿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