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6课《昆明的雨》省优质课获奖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对昆明雨季的独特感受。
- 学习本文通过细节描写表达情感的写作手法。
- 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品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情感内涵。
- 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观察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深情厚意,体会平凡生活中的美好与诗意。
-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美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对昆明雨季的喜爱之情。
- 难点:体会散文中“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感悟作者的情感寄托。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资料、课文录音、教学设计等。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作者汪曾祺及其写作风格。
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昆明雨季的视频或展示几张昆明雨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提问:你见过什么样的雨?你喜欢下雨吗?为什么?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描写昆明雨的文章——《昆明的雨》。
第二环节:初读感知(10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2. 教师讲解重点词语(如:菌子、缅桂、青头菌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提问: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第三环节:精读品味(20分钟)
1. 分段阅读,分析作者是如何描写昆明的雨的。
- 如:“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雨季的赞美。
-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的景物、人物、事件,并思考这些描写的作用。
2. 小组讨论:
- 文中哪些细节最打动你?为什么?
- 作者通过这些细节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3. 教师总结:文章虽无宏大叙事,却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昆明雨季的温柔与诗意,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悟。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10分钟)
1. 播放一段关于江南雨季的视频或展示其他地区的雨景图片,引导学生比较不同地域的雨的特点。
2. 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自己印象中最深的一场雨。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5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文章的语言风格与情感表达。
2. 提问:你觉得这篇文章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5分钟)
1. 写一篇短文,描述你家乡的一场雨,要求写出你的感受和体验。
2. 课外阅读汪曾祺的其他作品,如《端午的鸭蛋》《槐花》等,感受其独特的文学风格。
五、板书设计
```
《昆明的雨》
—汪曾祺
雨的特点:明亮、丰满、动人
描写手法:细节描写、情感寄托
情感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悟
```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品析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受作者的情感世界。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表达,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感受文章的美。同时,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与文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