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精选范文 >

人教版(八年级及上册及1.4测量平均速度及巩固练习(带答案)(9页))

2025-07-27 21:06:35

问题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及上册及1.4测量平均速度及巩固练习(带答案)(9页)),急!求解答,求不沉贴!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27 21:06:35

人教版(八年级及上册及1.4测量平均速度及巩固练习(带答案)(9页))】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测量平均速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还为后续学习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等概念打下基础。本练习题围绕“测量平均速度”这一主题展开,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 下列关于平均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平均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

B. 平均速度是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C. 平均速度可以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D. 平均速度总是大于瞬时速度

2. 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需要用到的器材有( )

A. 弹簧秤、刻度尺、秒表

B. 刻度尺、停表、小车

C. 温度计、天平、斜面

D. 量筒、烧杯、钩码

3. 某同学用刻度尺测得小车通过某段路程的长度为1.2米,用秒表测得时间为3秒,则该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

A. 0.4 m/s

B. 0.6 m/s

C. 1.2 m/s

D. 3 m/s

4. 若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车的平均速度等于其末端速度

B. 小车的平均速度小于其末端速度

C. 小车的平均速度大于其末端速度

D. 无法判断

5. 实验中,若小车滑行的时间过短,可能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这是因为( )

A. 时间太短,容易出现读数误差

B. 路程太长,导致计算复杂

C. 小车速度太快,难以控制

D. 所有选项都正确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1. 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实验中,为了减小误差,通常需要进行________次测量并取平均值。

3. 如果小车在10秒内通过了5米的路程,它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4. 在测量平均速度时,应保证小车做________运动。

5. 实验中,使用秒表记录时间时,应尽量避免________现象。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 简述“测量平均速度”实验的基本步骤。

2. 为什么在实验中要多次测量并求平均值?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一辆自行车在10秒内行驶了25米,求它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 一个物体从A点出发,经过2分钟到达B点,已知AB之间的距离为600米,求该物体的平均速度(单位:m/s)。

五、实验题(共15分)

请根据以下实验步骤回答问题:

实验目的: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

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纸带。

实验步骤:

1. 将斜面固定,调整倾斜角度。

2. 在斜面上标记起点和终点。

3. 释放小车,同时开始计时。

4. 当小车到达终点时,停止计时。

5. 用刻度尺测出起点到终点的距离。

6. 计算平均速度。

问题:

1. 实验中为什么要多次重复实验?(5分)

2. 如果实验中发现小车滑动不均匀,可能是什么原因?(5分)

3. 如何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5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B

2. B

3. A

4. B

5. A

二、填空题

1. 平均速度 = 总路程 ÷ 总时间

2. 多

3. 0.5

4. 匀速直线

5. 人为误差

三、简答题

1. 实验步骤包括:安装装置、测量路程、记录时间、计算平均速度。

2. 多次测量可以减小偶然误差,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四、计算题

1. 平均速度 = 25m ÷ 10s = 2.5 m/s

2. 平均速度 = 600m ÷ 120s = 5 m/s

五、实验题

1. 多次实验可以减少误差,使结果更接近真实值。

2. 可能是因为斜面不光滑或小车受力不均。

3. 可以增加实验次数、使用更精确的仪器、保持实验环境稳定等。

温馨提示:

本练习题内容紧扣教材,贴近实际教学需求,适合八年级学生课后巩固与复习。建议在完成练习后认真核对答案,查漏补缺,提高物理学习效果。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