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内能练习题完整版】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内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它涉及到物质的微观结构、能量形式以及热现象的基本原理。掌握好内能的相关知识,不仅有助于理解热传递、温度变化等现象,也为后续学习热机、能量转化等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下是一份针对九年级学生的“内能练习题完整版”,涵盖基础概念、计算题和综合应用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升解题能力。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B. 物体的温度越高,其内能一定越大
C. 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D. 物体的机械运动与内能没有关系
答案:C
2. 关于物体内能的变化,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
B. 物体对外做功,内能一定减少
C. 如果物体既吸热又对外做功,内能可能不变
D. 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
答案:A
3. 下列过程中,属于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用火炉加热冷水
B. 铁钉在铁砧上敲打发热
C. 热水瓶中的热水逐渐变凉
D. 水泥地面上的水蒸发
答案:B
二、填空题
1. 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总和。
答案:动能;势能
2. 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其分子的无规则运动________,因此内能________。
答案:加剧;增加
3. 在热传递过程中,热量总是从温度________的物体传向温度________的物体。
答案:高;低
4. 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但它们的本质不同:做功是能量的________,而热传递是能量的________。
答案:转化;转移
三、简答题
1. 为什么冬天搓手会感到暖和?请从内能的角度解释这一现象。
答: 搓手时,通过摩擦做功,使手部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从而增加了手的内能,使手变得温暖。
2. 为什么夏天阳光照射下的柏油马路会发烫,而水池里的水却不会那么热?
答: 柏油马路的比热容较小,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温度上升较快;而水的比热容较大,吸收相同热量后温度变化较小,因此水池里的水不会那么热。
四、计算题
1. 一个质量为0.5kg的铝块,温度从20℃升高到50℃,求其吸收的热量。(已知铝的比热容为0.88×10³ J/(kg·℃))
解:
Q = cmΔt
= 0.88×10³ J/(kg·℃) × 0.5 kg × (50 - 20)℃
= 0.88×10³ × 0.5 × 30
= 13200 J
答: 铝块吸收了13200焦耳的热量。
2. 一个质量为2kg的水,吸收了4.2×10⁵ J的热量后,温度升高了多少?(水的比热容为4.2×10³ J/(kg·℃))
解:
Q = cmΔt
Δt = Q / (cm)
= 4.2×10⁵ / (4.2×10³ × 2)
= 4.2×10⁵ / 8.4×10³
= 50℃
答: 水的温度升高了50℃。
五、综合应用题
1. 小明在实验中发现,将一块铁块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铁块和水的温度趋于一致。请从能量角度分析这个过程,并说明其中涉及的能量变化方式。
答: 这是一个热传递的过程,铁块吸收热量,温度上升;热水放出热量,温度下降。最终两者达到热平衡,温度相同。此过程中,热量从高温的热水传递给低温的铁块,属于热传递,能量由热水转移到铁块。
2. 为什么在寒冷的冬天,人们常常用棉被包裹身体来保暖?请结合内能的知识进行解释。
答: 棉被是一种不良导热体,能够有效地减少人体与外界之间的热传递。当人穿上棉被后,减少了热量的散失,从而保持体内较高的内能,使人感觉温暖。
总结:
内能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基础且重要的概念,它贯穿于热现象的各个方面。通过本练习题的训练,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内能的相关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希望每位同学都能认真对待每一次练习,逐步提升自己的物理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