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教学实录(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青山不老》的主要内容,掌握文章中描写自然环境和人物精神的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品读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老人坚韧品格的赞美之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青山不老”的象征意义,体会老人的奉献精神。
- 难点: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提炼出深层含义,感悟人与自然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相关图片资料。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青山不老’是什么意思吗?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像‘青山’一样坚韧不拔的人?”引导学生初步思考“青山”与“不老”之间的联系。
播放一段关于山区植树造林的视频片段,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 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2. 文中的“青山”指的是什么?“不老”又有什么含义?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用笔勾画关键词句,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15分钟)
1. 分析人物形象
提问:“文中的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引导学生找出描写老人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如“他每天早上天还没亮就上山,晚上天黑才回家。”“他说:‘只要我活着,这片山就不会荒废。’”
2. 理解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青山不老’到底象征着什么?”
鼓励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适时点拨,帮助学生理解“青山”象征自然,“不老”象征人的精神和毅力。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10分钟)
1. 联系实际,谈感受
提问:“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像这位老人一样的人?他们的行为对你有什么启发?”
学生畅所欲言,分享自己身边的故事或阅读过的类似文章。
2. 环保意识渗透
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五)总结提升,布置作业(5分钟)
教师总结:
“《青山不老》不仅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更是一首赞美人类精神力量的诗。希望同学们能像那位老人一样,在学习和生活中坚持不懈,为美好的未来贡献力量。”
作业布置:
1. 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心中的“青山”》,描述一个让你敬佩的人物。
2. 课外阅读《植树的牧羊人》,比较两篇文章的主题异同。
五、板书设计:
```
青山不老
——一位老人与大山的故事
青山:自然、永恒
不老:精神、坚持
主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精神永存
```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朗读与思考相结合,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涵。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语言表达训练,提升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