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课文原】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古文学习是培养学生语言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环节。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便是这一阶段的经典内容。这两则短文出自《世说新语》,这部书是南朝宋时期刘义庆组织门客编撰的一部志人小说集,记录了魏晋时期的名士言行和轶事,语言精炼、寓意深远,极具文学价值与教育意义。
本课选取的两则故事分别是《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它们虽篇幅简短,但内涵丰富,不仅展示了古代文人的智慧与风度,也蕴含着深刻的做人道理。
第一则:《咏雪》
文章讲述的是谢安在寒冷的冬日与子侄们谈论诗文的情景。谢朗以“撒盐空中差可拟”形容飞舞的雪花,而谢道韫则用“未若柳絮因风起”来形容,形象生动,富有诗意。谢安听后大为赞赏,认为谢道韫的比喻更具意境和美感。
这则故事不仅展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景象的敏锐观察和文学表达能力,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才学的重视。通过这个故事,学生可以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并学会如何用更生动、贴切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第二则:《陈太丘与友期》
这则故事讲述了陈太丘与朋友约定同行,但朋友却迟到。陈太丘没有等待,先行离开。后来朋友到达,责怪陈太丘不守信。陈太丘的儿子元方则指出:“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最终朋友感到惭愧,下车引之。
这个故事强调了诚信与礼貌的重要性,同时也体现了古代儿童的机智与明理。通过学习这篇短文,学生能够认识到遵守诺言、尊重他人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总的来说,《世说新语》两则虽然篇幅不大,但语言凝练、寓意深刻,是培养学生文言阅读能力、审美情趣和道德观念的重要素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结合历史背景进行理解,鼓励他们多角度思考,从而真正领悟其中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
对于学生而言,不仅要掌握文言词语的含义和句式结构,更要体会古人说话的艺术与智慧,提升自身的语言素养和思维能力。通过反复诵读、分析与讨论,相信每位学生都能从中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