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幼儿园中班防欺凌教案及反思】一、活动目标:
1. 让幼儿初步了解什么是“欺负”行为,认识欺凌的危害。
2. 引导幼儿学会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 培养幼儿的同理心,鼓励他们关爱同伴,不参与或旁观欺凌行为。
二、活动准备:
- 教学PPT:包含简单易懂的图片和动画,展示什么是欺凌、如何应对等。
- 角色扮演道具:如帽子、玩具、小动物玩偶等。
- 音乐:轻柔的背景音乐,营造温馨氛围。
- 《我不喜欢你欺负我》绘本(适合幼儿阅读)。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你们有没有遇到过别人抢你的玩具?或者有人不跟你玩?”然后播放一段简单的动画短片,展示小朋友之间发生冲突的情景,引出“欺凌”的概念。
2. 讲解与讨论(10分钟)
- 教师用PPT展示什么是欺凌行为:如打人、说脏话、嘲笑别人、不让别人一起玩等。
- 结合绘本内容,讲述一个关于被欺负的小朋友的故事,让幼儿理解被欺负的感受。
- 提问互动:“如果你是故事里的小朋友,你会怎么做?”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
3. 情景模拟(10分钟)
教师设计几个常见情境,如“抢玩具”、“起外号”、“不让别人玩游戏”,请幼儿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其他幼儿观察并讨论:“你觉得这样做对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处理?”
4. 总结与引导(5分钟)
教师总结:“我们不能欺负别人,也不能做冷漠的旁观者。如果看到别人被欺负,可以告诉老师,也可以帮助他。”同时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应对方法,如:“大声说‘不要’”、“马上离开现场”、“找老师帮忙”。
四、延伸活动建议:
- 家园共育:通过家长群发送相关教育内容,提醒家长关注孩子在园内外的行为表现。
- 班级环境布置:在教室墙面贴上“友好相处”、“不说伤人的话”等标语,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 情感日记:鼓励幼儿每天用图画或简单文字记录自己当天是否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并与教师分享。
五、活动反思:
本次防欺凌教育活动以贴近幼儿生活的方式展开,通过故事、动画、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增强了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和情感认知。活动中大部分幼儿能够积极参与,表现出较强的同理心和责任感。但也有个别幼儿在角色扮演中表现出较为被动,可能需要在今后的活动中给予更多鼓励和支持。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幼儿对“欺凌”的理解还不够深入,未来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相关话题的渗透,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总之,防欺凌教育不是一次性的活动,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应持续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及时引导,营造一个安全、温暖、充满爱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