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精选范文 >

苏武牧羊北海上文言文及翻译

2025-08-02 18:54:11

问题描述:

苏武牧羊北海上文言文及翻译,求大佬赐我一个答案,感谢!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02 18:54:11

苏武牧羊北海上文言文及翻译】在中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令人动容的英雄人物,他们以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书写了民族气节的篇章。其中,“苏武牧羊北海”便是流传千古的一段佳话。这段故事不仅体现了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怀,也展现了中华民族在逆境中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一、原文

《汉书·苏武传》中有如下记载:

>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匈奴,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前后十余辈。匈奴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救之,得不死。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而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与之俱,得弓弩,私挟弹,可射飞鸟。后复为丁令人盗武牛羊,武复穷厄。然武在匈奴十九年,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二、译文

苏武,字子卿,年少时因父亲的关系被任命为郎官,兄弟几人都在朝廷任职。后来逐渐升迁到栘中厩监。当时汉朝频繁与匈奴作战,双方不断派遣使者互相观察。匈奴扣留了许多汉朝使者,前后有十几批。匈奴单于派卫律召见苏武,让他接受审讯。苏武对随从说:“如果我屈服于敌人,辱没了使命,即使活着,还有什么脸面回到汉朝呢?”于是拔出佩刀自刺。卫律大惊,急忙抢救,苏武才得以不死。单于更加想要让他投降,于是将他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的荒无人烟之地,让他放牧公羊。只有等到公羊生下小羊,才能返回汉朝。苏武被分开,他的随从常惠等人也被分别安置在别处。苏武到了北海之后,粮食供应断绝,只好挖野鼠吃草籽充饥。他手持汉朝的符节放羊,无论睡觉还是起身都紧握不放,节上的毛全部脱落。过了五六年,匈奴的弟弟於靬王在海边打猎,苏武跟随前往,得到弓箭,暗中藏起弹丸,可以用来射飞鸟。后来又有人偷走苏武的牛羊,苏武再次陷入困境。然而,苏武在匈奴整整十九年,刚去的时候正值壮年,回来时已是满头白发。

三、感悟与启示

苏武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事件,更是一种精神象征。他在异国他乡孤独地生活了十九年,面对艰苦的生活环境、敌人的威逼利诱,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信仰和国家的尊严。这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节,正是中华文化中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

在今天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我们更应该铭记苏武那种坚守信念、不畏艰难的精神。无论身处何种境遇,只要心中有光,就能照亮前行的道路。

结语:

“苏武牧羊北海”不仅是历史的一页,更是民族精神的缩影。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忠诚,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在漫长的岁月中始终坚持的信念。愿我们都能像苏武一样,在人生的风浪中,守住内心的那份坚持与信仰。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