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精选范文 >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原文及翻译

2025-08-04 03:03:00

问题描述: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原文及翻译,求路过的大神留个言,帮个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04 03:03:00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原文及翻译】原文: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上,食肉饮酒,而左右侍者皆无衣。晏子入见,公曰:“雨雪三日而不霁,吾甚寒。”晏子对曰:“臣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之裘,非不暖也,而民多冻者,是君不知民之寒也。”公曰:“善!”乃命出裘与食,以赐左右之贫者。

翻译:

在齐景公执政的时候,连续下了三天的大雪,天气依然没有放晴。景公穿着白色的狐裘,坐在殿堂之上,吃着肉、喝着酒,而身边的侍从却都没有御寒的衣服。晏子进宫拜见,景公说:“下了三天的雪还没停,我感到很冷。”晏子回答说:“我听说古代的贤明君主,在自己吃饱的时候知道百姓有饥饿的;在自己温暖的时候知道百姓有寒冷的;在自己安逸的时候知道百姓有劳苦的。现在您的狐裘并不冷,但百姓中有很多人挨冻,这是您不知道百姓的寒冷啊。”景公说:“说得很好!”于是下令拿出自己的裘衣和食物,分发给身边那些贫穷的侍从。

内容延伸:

这段文字出自《晏子春秋》,讲述的是齐景公在寒冬中享受奢华生活,而忽视了百姓的疾苦。晏子作为一位智慧的大臣,通过巧妙的方式提醒国君要体恤民情,关心百姓的冷暖。他的言辞既不失礼节,又直指问题核心,体现了儒家“仁政”思想中的重要理念——统治者应具备“推己及人”的道德自觉。

齐景公虽然一开始并未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百姓的影响,但在晏子的劝谏下,最终做出了正确的决定,体现出一个明君应有的胸怀和担当。这不仅是一则历史故事,更是一种政治智慧的体现,至今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这种“以民为本”的思想仍然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无论身处何种职位,都应该具备同理心,关注他人的处境,真正做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