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语文登岳阳楼其一】在八年级语文教材中,杜甫的《登岳阳楼(其一)》是一篇极具历史感和情感深度的古诗。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也表达了他对个人遭遇的感慨与无奈。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古典诗词的语言艺术和思想内涵。
《登岳阳楼(其一)》是杜甫晚年所作,写于他漂泊西南期间。当时,杜甫已经年近半百,生活困顿,身体多病,但依然心系家国。诗中“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一句,简洁而有力地描绘了诗人从听闻到亲临的转变,也暗示了他多年奔波、终于有机会一睹名湖风采的心情。
接着,“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两句,以宏大的笔触描绘了洞庭湖的壮阔景象。这里的“吴楚”指的是古代的吴国和楚国,而“东南坼”则形容湖水广阔,仿佛将东南大地分割开来。“乾坤日夜浮”则进一步渲染出湖水浩渺无边、天地交融的意境,展现出诗人开阔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却转向了沉郁与悲凉。“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这句,道出了诗人孤独无依的处境。他的亲人朋友音讯全无,身体也已衰弱,只能独自一人漂泊在湖面上。这种境遇让人心生怜悯,也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助。
最后两句“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则是全诗的情感高潮。诗人望着北方的战事,不禁泪洒衣襟。这里“戎马”指的是战争,“关山北”则象征着边疆战事的紧张局势。诗人虽身处江南,却始终牵挂国家安危,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令人动容。
总的来说,《登岳阳楼(其一)》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更是一首抒发诗人内心情感、反映时代背景的作品。它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值得我们细细品味。通过学习这首诗,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也能培养他们对历史、对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