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溪张旭阅读答案鉴赏赏析】《桃花溪》是唐代诗人张旭所作的一首山水诗,全诗语言简练、意境幽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之美的热爱。这首诗虽短,却蕴含深意,是唐诗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原文:
隐隐飞桥隔野烟,
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
阅读理解:
这首诗以“桃花溪”为题,描绘了溪水潺潺、桃花飘落的自然景象。首句“隐隐飞桥隔野烟”,写的是远处的飞桥被轻烟笼罩,若隐若现,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次句“石矶西畔问渔船”,则将视线引向溪边的石头旁,诗人向渔夫询问,表现出一种探幽寻胜的情怀。
第三句“桃花尽日随流水”,点明了桃花随水流逝的景象,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永恒。最后一句“洞在清溪何处边?”则引出了一个富有神话色彩的问题:那通向桃花源的洞口,究竟在清澈的溪水哪一边呢?这一句既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也暗含对理想世界的追寻。
艺术特色:
1. 意境深远:全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幽静的山水画卷,给人以空灵、悠远之感。
2. 虚实结合:诗中既有现实中的“飞桥”、“渔船”,又有传说中的“桃花源”,虚实相生,增强了诗意的层次感。
3. 语言凝练:全诗仅二十字,却包含丰富的画面与情感,体现了张旭高超的艺术造诣。
主题思想:
《桃花溪》不仅是一首写景诗,更是一首寄托情怀的作品。诗人通过对桃花溪的描绘,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颂。诗中“洞在清溪何处边”的疑问,也反映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具有浓厚的哲理意味。
总结:
张旭的《桃花溪》以其清新脱俗的笔触,展现了唐代山水诗的独特魅力。它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这首诗至今仍被广泛传诵,成为唐诗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