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第九回读书笔记】《儒林外史》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中一部极具讽刺意味的长篇小说,其第九回依旧延续了作者吴敬梓对科举制度和士人阶层的深刻批判。这一回主要讲述了范进在中举后喜极而疯的情节,以及周围人态度的急剧转变,生动地揭示了当时社会对功名利禄的盲目追求与虚伪风气。
在这一回中,范进是一个典型的“书生”形象,他苦读多年却屡试不第,生活贫困潦倒。直到他终于考中举人,一时间仿佛天翻地覆,邻里乡亲纷纷前来道贺,甚至有人送钱送物,昔日冷眼相待的人如今变得热情万分。这种变化让人不禁感叹世态炎凉,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功名的极度重视。
范进中举后的“疯”并非单纯的情绪失控,而是对长期压抑、渴望被认可的心理的一种极端表现。他的疯狂不仅是个人命运的转折点,更是整个社会价值观扭曲的缩影。吴敬梓通过这个情节,不仅讽刺了科举制度的荒谬,也揭示了人性在利益面前的脆弱与动摇。
此外,第九回还通过其他人物的描写,如胡屠户的态度转变,进一步强化了主题。胡屠户最初对范进极为轻视,甚至羞辱他,但当范进中举后,立刻态度大变,称他为“贤婿老爷”,甚至不惜拿出自己的积蓄来讨好他。这种前后反差令人啼笑皆非,也让人深思:在那个时代,一个人的价值似乎完全取决于他是否能中举、能否获得功名。
总的来说,《儒林外史》第九回以幽默而辛辣的方式,揭露了科举制度下士人阶层的种种弊端,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浮躁与虚伪。它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的复杂与社会的荒诞。通过阅读这一回,我们不仅能感受到作者的讽刺意味,也能从中获得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