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佐酒,(元)陆友仁》阅读答案及翻译】《读书佐酒》是元代文人陆友仁所作的一篇短文,文章虽短,却蕴含深意,反映了作者在读书之余以酒为伴、借酒抒怀的生活情趣。本文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常被选入古文阅读材料中。
一、原文:
读书佐酒,古人多有之。余少时尝读《史记》,每读至慷慨处,必举杯自酌,以为得其意。后游吴中,见士大夫多好酒,遂益嗜之。然酒不能解忧,惟书可忘忧。故曰:读书佐酒,不亦乐乎?
二、译文:
古人读书时常常饮酒,我年轻时曾读《史记》,每当读到激昂之处,便举杯自饮,认为这样能领会其中的意味。后来我游历吴地,看到士大夫们大多喜欢饮酒,于是更加嗜酒。但酒并不能真正解除忧愁,只有书籍才能让人忘记烦恼。因此说:读书时喝酒,不是很愉快吗?
三、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1. 作者为什么在读《史记》时会“举杯自酌”?
答:因为他在读到激昂之处时,感到情绪激动,希望通过饮酒来表达或释放自己的情感,同时也认为这样能更好地体会书中之意。
2. “酒不能解忧,惟书可忘忧”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书籍的热爱与依赖,他认为虽然酒可以暂时带来欢愉,但真正的安慰和精神寄托还是来自读书。
3. 文章结尾说“读书佐酒,不亦乐乎?”这句话有何作用?
答:这句话总结全文,表达了作者在读书与饮酒相结合中获得的精神愉悦,体现了他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
四、赏析:
这篇文章虽短,但结构紧凑,层次分明。作者通过自身经历,讲述了读书与饮酒的关系,既表现出对古代文人生活情趣的继承,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寄情于书卷的高雅情怀。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五、写作启示:
从这篇短文中可以看出,读书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心灵的寄托。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不妨借鉴古人,学会在读书中找到乐趣,在闲适中寻求心灵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