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六年级上《习作:变形记》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理解“变形记”这一写作形式的特点,掌握通过想象和拟人化手法进行表达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语言训练和思维拓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他们的想象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培养他们对自然、社会的热爱与思考。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如何将“我”变成其他事物,并写出变身后的生活体验。
- 难点:如何让文章内容生动有趣,富有创意,避免内容空洞、结构松散。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范文、图片素材、写作提示卡等。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思考自己最想变成什么,并记录初步想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以提问方式引入:“如果你可以变成世界上任何一种事物,你最想变成什么?为什么?”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激发兴趣。接着出示课题《习作:变形记》,并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明确要求(5分钟)
教师展示教材中关于“变形记”的写作要求,帮助学生明确写作方向。强调以下几点:
- 写出“变形”后的生活经历;
- 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变形体”人的思想和情感;
- 语言生动形象,有逻辑性。
(三)启发思维(10分钟)
1. 情境创设:播放一段动画或图片,如“一只蚂蚁在城市中旅行”,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动作、感受。
2. 头脑风暴: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说说自己如果变成某种事物会有什么样的经历,遇到哪些有趣的事情。
3. 范例分析:出示一篇优秀的“变形记”范文,师生共同分析其结构、语言和表现手法,帮助学生建立写作思路。
(四)指导写作(15分钟)
1. 构思提纲:
- 变成什么?
- 变形后的环境是什么样子?
- 遇到了谁?发生了什么事?
- 有什么感想或收获?
2. 语言训练:
- 引导学生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 鼓励学生描写细节,如声音、气味、触觉等;
- 指导学生合理安排段落,使文章条理清晰。
(五)学生写作(20分钟)
学生根据自己的构思开始写作,教师巡视指导,适时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交流分享(10分钟)
选取几名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全班同学认真倾听,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七)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写作中想象力与表达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表达。
五、板书设计:
```
习作:变形记
——写一个有趣的“我”
1. 我变成了……
2. 变形后的生活
3. 有趣的经历
4. 真实的感受
```
六、作业布置:
完成一篇不少于400字的“变形记”作文,要求内容具体、语言生动、结构完整。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情境导入、思维启发、语言训练和写作实践,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加强个性化指导,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提升写作教学的整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