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精选范文 >

必修五陈情表文言知识归纳

2025-08-08 05:55:19

问题描述:

必修五陈情表文言知识归纳,急!求解答,求别无视我!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08 05:55:19

必修五陈情表文言知识归纳】《陈情表》是西晋文学家李密写给晋武帝的一篇奏章,文章情感真挚,语言恳切,表达了自己因祖母年迈而无法应召出仕的无奈与孝心。作为高中语文必修五的重要篇目,其文言文知识点丰富,理解难度较大,掌握相关文言知识对学习和考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通假字

1.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闵”通“悯”,意为怜悯、同情。

2.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察”“举”均为动词,表示选拔、推荐之意,无通假。

二、古今异义词

| 现代含义 | 古代含义 |

|----------|-----------|

| 供养 | 指奉养、赡养 |

| 臣之进退 | 指我的去留、行动 |

| 告诉 | 向上级报告、申诉 |

| 朝不保夕 | 早晨不能保证到晚上,形容处境危险 |

三、一词多义

1. 以

- 表原因:“臣以险衅”(因为)

- 表目的:“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因此)

- 表方式:“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用)

2. 行

- 动词:执行、履行(如“行年四岁”)

- 名词:行为、品行(如“少仕伪朝,历职郎署”)

3. 辞

- 辞别、推辞(如“辞不赴命”)

- 文辞、言辞(如“辞不获命”)

4. 就

- 成就、达到(如“臣就汤药”)

- 接近、靠近(如“就养于亲”)

四、词类活用

1. 名词作动词

-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中“奉”原为名词,此处作动词,意为“侍奉”。

2. 使动用法

- “则刘病日笃”中“笃”为形容词,此处作使动,意为“使……加重”。

3. 意动用法

- “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中“听”为动词,意为“允许”,非意动。

五、特殊句式

1. 宾语前置

- “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正常语序为“敢盘桓有所希冀?”,疑问代词“何”前置。

2. 状语后置

-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以闻”为状语,放在句末,意为“来禀报”。

3. 被动句

-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亡国贱俘”为被动结构,意为“被亡国之人”。

六、重点实词解释

| 词语 | 解释 |

|------|------|

| 险衅 | 灾难、不幸 |

| 夙 | 早年 |

| 闵凶 | 悲痛的事 |

| 供养 | 奉养 |

| 优渥 | 宽厚、优待 |

| 薄禄 | 微薄的俸禄 |

| 委屈 | 忍受委屈 |

| 日笃 | 日益严重 |

| 侥幸 | 幸运地 |

| 告诉 | 报告、申诉 |

| 矜愍 | 怜惜、体恤 |

七、文言虚词归纳

| 虚词 | 用法及意义 |

|------|-------------|

| 以 | 表原因、目的、方式等 |

| 之 | 结构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

| 于 | 表示动作对象或处所 |

| 而 | 表示并列、转折、承接等关系 |

| 乃 | 表示判断或强调 |

| 且 | 表示递进或让步 |

八、文化常识

- 陈情表: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理由、表达意愿的一种文体,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说服力。

- 孝道:中国古代社会重视孝道,李密通过“先尽孝,后尽忠”的逻辑,体现了儒家伦理思想。

- 晋武帝:司马炎,建立晋朝,实行“以孝治天下”的政策,鼓励士人忠于朝廷。

九、写作特色

1. 情感真挚:全文以“情”为主线,情感层层递进,感人至深。

2. 语言简练:虽为奏章,但语言朴素自然,无华丽辞藻。

3. 结构严谨:按“身世之苦—家庭之难—忠孝之困—请求哀怜”的逻辑展开,条理清晰。

4. 修辞手法:运用排比、对比、比喻等手法增强表达效果。

十、阅读建议

1. 结合背景理解:了解李密的个人经历和当时的政治环境,有助于深入理解文章情感。

2. 反复诵读:通过朗读体会文章的情感起伏与语言节奏。

3. 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

4. 联系现实:思考“忠”与“孝”的关系,理解传统文化中的伦理观念。

结语:

《陈情表》不仅是一篇优秀的文言文作品,更是一篇充满人性关怀和道德思考的佳作。通过对其中文言知识的系统归纳与理解,不仅能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也能更好地感受古人的情感与智慧。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