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五陈情表文言知识归纳】《陈情表》是西晋文学家李密写给晋武帝的一篇奏章,文章情感真挚,语言恳切,表达了自己因祖母年迈而无法应召出仕的无奈与孝心。作为高中语文必修五的重要篇目,其文言文知识点丰富,理解难度较大,掌握相关文言知识对学习和考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通假字
1.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闵”通“悯”,意为怜悯、同情。
2.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察”“举”均为动词,表示选拔、推荐之意,无通假。
二、古今异义词
| 现代含义 | 古代含义 |
|----------|-----------|
| 供养 | 指奉养、赡养 |
| 臣之进退 | 指我的去留、行动 |
| 告诉 | 向上级报告、申诉 |
| 朝不保夕 | 早晨不能保证到晚上,形容处境危险 |
三、一词多义
1. 以
- 表原因:“臣以险衅”(因为)
- 表目的:“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因此)
- 表方式:“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用)
2. 行
- 动词:执行、履行(如“行年四岁”)
- 名词:行为、品行(如“少仕伪朝,历职郎署”)
3. 辞
- 辞别、推辞(如“辞不赴命”)
- 文辞、言辞(如“辞不获命”)
4. 就
- 成就、达到(如“臣就汤药”)
- 接近、靠近(如“就养于亲”)
四、词类活用
1. 名词作动词
-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中“奉”原为名词,此处作动词,意为“侍奉”。
2. 使动用法
- “则刘病日笃”中“笃”为形容词,此处作使动,意为“使……加重”。
3. 意动用法
- “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中“听”为动词,意为“允许”,非意动。
五、特殊句式
1. 宾语前置
- “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正常语序为“敢盘桓有所希冀?”,疑问代词“何”前置。
2. 状语后置
-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以闻”为状语,放在句末,意为“来禀报”。
3. 被动句
-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亡国贱俘”为被动结构,意为“被亡国之人”。
六、重点实词解释
| 词语 | 解释 |
|------|------|
| 险衅 | 灾难、不幸 |
| 夙 | 早年 |
| 闵凶 | 悲痛的事 |
| 供养 | 奉养 |
| 优渥 | 宽厚、优待 |
| 薄禄 | 微薄的俸禄 |
| 委屈 | 忍受委屈 |
| 日笃 | 日益严重 |
| 侥幸 | 幸运地 |
| 告诉 | 报告、申诉 |
| 矜愍 | 怜惜、体恤 |
七、文言虚词归纳
| 虚词 | 用法及意义 |
|------|-------------|
| 以 | 表原因、目的、方式等 |
| 之 | 结构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
| 于 | 表示动作对象或处所 |
| 而 | 表示并列、转折、承接等关系 |
| 乃 | 表示判断或强调 |
| 且 | 表示递进或让步 |
八、文化常识
- 陈情表: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理由、表达意愿的一种文体,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说服力。
- 孝道:中国古代社会重视孝道,李密通过“先尽孝,后尽忠”的逻辑,体现了儒家伦理思想。
- 晋武帝:司马炎,建立晋朝,实行“以孝治天下”的政策,鼓励士人忠于朝廷。
九、写作特色
1. 情感真挚:全文以“情”为主线,情感层层递进,感人至深。
2. 语言简练:虽为奏章,但语言朴素自然,无华丽辞藻。
3. 结构严谨:按“身世之苦—家庭之难—忠孝之困—请求哀怜”的逻辑展开,条理清晰。
4. 修辞手法:运用排比、对比、比喻等手法增强表达效果。
十、阅读建议
1. 结合背景理解:了解李密的个人经历和当时的政治环境,有助于深入理解文章情感。
2. 反复诵读:通过朗读体会文章的情感起伏与语言节奏。
3. 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
4. 联系现实:思考“忠”与“孝”的关系,理解传统文化中的伦理观念。
结语:
《陈情表》不仅是一篇优秀的文言文作品,更是一篇充满人性关怀和道德思考的佳作。通过对其中文言知识的系统归纳与理解,不仅能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也能更好地感受古人的情感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