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精选范文 >

《聊斋志异之陆判》原文及译文

2025-08-08 08:40:12

问题描述:

《聊斋志异之陆判》原文及译文,急哭了!求帮忙看看哪里错了!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08 08:40:12

《聊斋志异之陆判》原文及译文】《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由清代作家蒲松龄所著。其中,《陆判》一章,以鬼神为题材,借奇幻之笔描绘人间善恶、因果报应,寓意深远,情节曲折,极具文学价值。

一、原文

《陆判》

朱尔旦,字子丹,山东人。性孤介,不谐于俗。尝夜读,忽见一人自外入,衣冠甚伟,眉目疏朗,似非尘世中人。朱问曰:“君何人?”对曰:“吾陆判也。”朱愕然曰:“陆判?岂非阴司之官乎?”曰:“然。”遂与语,颇相得。久之,陆判辞去。

后数日,朱病,梦中复见陆判,曰:“君寿止此矣。”朱惊觉,病益剧。时有术士在旁,曰:“君命将绝,宜速修功德。”朱乃焚香祷告,愿舍身以赎。未几,病渐愈。

一日,朱游于市,遇一老者,貌甚奇,与之语,知其为冥府判官,名陆判。朱喜曰:“昔梦中见君,今果识君矣。”陆判笑曰:“君虽不识我,我常识君。”遂与之交,情谊日笃。

后朱死,魂至冥府,见陆判,曰:“君生前积德,今当转生。”朱曰:“愿闻其详。”陆判曰:“君来生当为贵人,然须先历苦境,以磨其心。”朱唯唯。

朱死后,魂归故里,家人悲痛。后数年,朱转生为一富家子,幼而聪慧,长而俊美,声名远播。然其父早逝,家道中落,遂困顿于世。朱尝忆前世之事,遂立志行善,广施仁义,终成一方贤士。

二、译文

《陆判》

朱尔旦,字子丹,是山东人。他性格孤傲正直,不随波逐流。有一次,他在夜里读书,忽然看见一个人从外面进来,穿着整齐华丽,眉清目秀,看起来不像凡人。朱尔旦问他:“你是谁?”那人回答说:“我是陆判。”朱尔旦惊讶地说:“陆判?难道不是阴间的官员吗?”那人答:“正是。”

两人交谈起来,颇为投缘。过了很久,陆判告辞离去。

几天后,朱尔旦生病了,夜里梦见陆判,陆判说:“你的寿命到此为止了。”朱尔旦惊醒后,病情更加严重。当时有一位术士在旁边,说:“你的命快要没了,应该赶紧做些功德。”朱尔旦于是焚香祈祷,愿意舍弃自己的生命来赎罪。不久之后,他的病渐渐好转。

有一天,朱尔旦在街上闲逛,遇到一位老人,容貌奇特,和他交谈后得知这位老人就是冥府的判官,名叫陆判。朱尔旦高兴地说:“以前梦中见到你,今天果然认识你了。”陆判笑着说:“你虽然不认识我,但我一直认识你。”于是二人成为朋友,关系日益亲密。

后来朱尔旦去世,灵魂到了冥府,见到陆判,陆判说:“你生前积德,现在可以转生了。”朱尔旦问:“请详细说说。”陆判说:“你来生会成为富贵之人,但必须先经历苦难,以磨炼你的心志。”朱尔旦连连点头。

朱尔旦死后,灵魂回到家乡,家人十分悲伤。几年后,朱尔旦转生为一个富人家的孩子,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大后英俊潇洒,名声远扬。然而他的父亲早逝,家道中落,于是生活困顿。朱尔旦常常回忆起前世的事情,于是立志行善,广施仁爱,最终成为一方贤士。

三、赏析

《陆判》通过人与鬼神之间的交往,展现了善恶有报、因果轮回的思想。故事中,朱尔旦因前世积德,得以转生,但也要历经磨难,方能成就大业。这种“先苦后甜”的人生观,体现了作者对人性、命运的深刻思考。

同时,文中人物形象鲜明,情节跌宕起伏,语言简练生动,充分展现了《聊斋志异》的艺术魅力。它不仅是一部志怪小说,更是一部蕴含哲理、富有教育意义的作品。

结语:

《陆判》虽为鬼狐之谈,却映照人心善恶,寓教于乐,值得细细品味。阅读此文,不仅能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力,更能从中领悟做人处世的道理。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