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结《右溪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一、原文
右溪,其地幽邃,水清而石多。其上多竹木,下有小石潭,可坐数十人。余尝游焉,见其景物清奇,遂题其名曰“右溪”。溪之南,有山,山之阴,有泉。泉之旁,有石,石之上,有松。松之下,有草,草之中,有鸟。鸟鸣于晨,泉响于夕。余因赋诗曰:“溪水清如镜,山光翠欲滴。风来花自落,月出鸟空啼。”
二、翻译
右溪这个地方非常幽静深远,溪水清澈,石头很多。溪的上方有很多竹子和树木,下方有一个小石潭,可以容纳几十个人。我曾经游览过这里,看到这里的景色清新奇特,于是给它命名为“右溪”。溪的南面有一座山,山的北面有一眼泉水。泉水旁边有一块石头,石头上面长着松树。松树下面长着青草,青草中常常有鸟儿栖息。清晨时鸟儿鸣叫,傍晚时泉水潺潺作响。我因此写下一首诗:“溪水清如镜,山光翠欲滴。风来花自落,月出鸟空啼。”
三、赏析
《右溪记》是唐代文学家元结所写的一篇散文,语言简练,意境优美,描绘了右溪一带自然风光的清幽与宁静。文章通过对溪水、山石、竹木、泉水、松树、花草以及鸟鸣等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
文章虽短,但层次分明,结构紧凑。从“右溪”的地理位置说起,再到周围的景物,最后以一首诗作结,不仅表达了作者对右溪的喜爱之情,也体现了他寄情山水、追求淡泊的心境。
此外,文中“溪水清如镜,山光翠欲滴”一句,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右溪的清澈与山色的秀美,成为后世文人吟咏山水的重要意象之一。
四、阅读理解题(参考)
1. 本文主要描写了哪个地方的景色?
答:右溪。
2. 文中提到哪些自然景物?
答:溪水、石头、竹木、小石潭、山、泉水、松树、花草、鸟儿。
3. 作者为什么给这条溪取名为“右溪”?
答:因为作者在游览时觉得这里的景色清奇,所以为其命名。
4. 文末引用的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表达了作者对右溪美景的喜爱以及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五、总结
《右溪记》虽然篇幅不长,但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元结山水散文中的代表之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优美的诗句,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受与独特审美。这篇文章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为后人提供了欣赏山水之美的经典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