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跳水》备课教案】一、教学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跳水》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故事的发展过程。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情节的紧张感。
-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船长临危不乱、沉着冷静的品质。
- 学习在紧急情况下保持理智、果断处理问题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
-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 分析船长的行为及其意义。
四、教学难点:
- 理解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
- 领悟船长在危机中做出正确判断的原因。
五、教学准备:
- 教师: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相关图片资料。
- 学生:预习课文,标出生字词,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提问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见过人在船上跳水?跳水是一种很刺激的运动,但在某些情况下,跳水也可能带来危险。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跳水’的故事,看看故事中的人物是怎么应对危机的。”
2. 板书课题:《跳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生字词。
2.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导学生认读并理解词语意思。
3. 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
- 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 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他们的关系是怎样的?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20分钟)
1. 分段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清故事脉络:
- 小男孩被猴子戏弄,爬上桅杆。
- 猴子继续挑衅,小男孩爬得越来越高。
- 危急时刻,船长命令孩子跳水,孩子得救。
2. 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心理变化:
- 小男孩一开始可能觉得好玩,后来感到害怕。
- 船长看到情况后,冷静判断,果断下令。
3. 讨论交流:
- 如果你是船长,你会怎么做?
- 为什么船长要让小男孩跳水?他有什么考虑?
(四)品读语言,体会写法(10分钟)
1. 找出文中描写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 如:“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
- “船长的儿子忽然跳进海里。”
2. 分析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增强故事的紧张感和真实感。
(五)总结升华,拓展延伸(5分钟)
1. 总结课文内容,强调船长的沉着冷静和果断决策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在遇到困难时应该如何应对。
3. 布置课后作业:
- 写一篇短文,描述一个你经历过的“紧张时刻”以及你是怎么应对的。
- 课外阅读类似题材的文章,如《草船借箭》《负荆请罪》等。
七、板书设计:
```
跳水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
小男孩:调皮 → 恐惧
猴子:挑衅 → 惊慌
船长:冷静 → 果断
主题:遇事要冷静,果断应对
```
八、教学反思(教师课后填写):
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性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情感体验的引导,提升课堂互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