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望洞庭】《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首著名山水诗,全诗如下:
> 湖光秋月两相和,
> 潭面无风镜未磨。
> 遥望洞庭山水翠,
> 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洞庭湖的秋夜美景,意境深远,画面感极强,历来被奉为写景佳作。
诗的开头“湖光秋月两相和”,描绘的是秋天夜晚的洞庭湖,湖水与月光交相辉映,宁静而和谐。这里的“和”字用得极为巧妙,不仅表现了自然景色的和谐统一,也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悠然。
第二句“潭面无风镜未磨”,则是对湖面的进一步描写。没有风的湖面如同一面未经打磨的铜镜,静谧而清澈,倒映着天上的月色,给人一种空灵的感觉。这一句不仅写出了湖面的平静,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
第三句“遥望洞庭山水翠”,诗人站在远处眺望洞庭湖中的君山,只见山色苍翠,与湖水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这里的“遥望”二字,既表达了空间的距离感,也透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赞美。
最后一句“白银盘里一青螺”,则用一个生动的比喻将洞庭湖比作一个白色的盘子,而君山则像盘中的一只青色田螺。这个比喻新颖别致,既形象地描绘了湖山的形状,又赋予了画面一种童话般的美感,令人回味无穷。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刘禹锡高超的艺术造诣。他不仅善于捕捉自然之美,更能在平淡中见奇崛,在静谧中显灵动,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洞庭湖的秀美与宁静。
《望洞庭》虽短小精悍,却蕴含丰富的情感与哲理,是一首值得反复品味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