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精选范文 >

《谏逐客书》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原卷版)(新教材统编版)x-

2025-08-09 11:28:16

问题描述:

《谏逐客书》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原卷版)(新教材统编版)x-,急!求解答,求别忽视我的问题!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09 11:28:16

《谏逐客书》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原卷版)(新教材统编版)x-】一、课文背景知识

1. 作者简介

李斯,战国末年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秦代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他辅佐秦始皇统一六国,推行郡县制,实行“书同文、车同轨”,对中国历史发展有深远影响。

2. 写作背景

《谏逐客书》是李斯写给秦王嬴政的一篇奏章,目的是劝阻秦王因听信谗言而驱逐外来客卿的决定。当时秦国正处于统一六国的关键时期,李斯认为驱逐客卿会削弱国家实力,因此以理据力争。

3. 文体特点

《谏逐客书》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具有强烈的逻辑性与说服力。文章结构清晰,层层递进,语言精炼,气势恢宏,体现了李斯作为政治家和文学家的双重才能。

二、字词积累

1. 通假字

- “缪”通“穆”,指古代帝王名号。

- “说”通“悦”,表示高兴。

2. 古今异义

- “客”:古义为“外来的宾客”,今义为“客人”。

- “逐”:古义为“驱逐”,今义为“追赶”。

3. 重点实词

- “书”:奏章、书信。

- “逐”:驱逐。

- “用”:任用、采用。

- “强”:强大。

- “利”:利益、好处。

4. 虚词用法

- “之”:助词,相当于“的”或用于宾语前置。

- “于”:介词,表示对象或地点。

- “以”:连词,表原因或目的。

三、文言句式与翻译

1. 判断句

例句:“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翻译:这不是用来统一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

2. 倒装句

例句:“今逐客以资敌国。”

正常语序应为:“以资敌国逐客。”

3. 省略句

例句:“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省略主语“臣”,即“我听说官吏们议论驱逐客卿,我认为这是错误的。”

四、内容理解与主旨分析

1. 主旨

本文通过列举大量历史事实和现实案例,说明驱逐客卿的危害,强调人才的重要性,主张广纳贤才、用人不疑,以实现国家强盛。

2. 结构分析

- 开头:提出论点——驱逐客卿是错误的。

- 中间:列举历代君主重用客卿而兴盛的事例,证明其必要性。

- 结尾:指出驱逐客卿将导致国家衰败,呼吁秦王收回成命。

五、主题思想

《谏逐客书》不仅是一篇政治奏章,更是一篇具有深刻哲理的文章。它强调了人才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倡导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的政治理念,反映了李斯作为一位政治家的远见卓识。

六、写作特色

1. 逻辑严密,层层递进

文章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再到解决问题,逻辑清晰,论证有力。

2. 举例丰富,说服力强

李斯引用秦穆公、秦孝公、秦惠王等历代君主重用客卿的例子,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 语言雄辩,气势磅礴

全文语言铿锵有力,情感真挚,体现出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七、专项练习题

1.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书:书籍

B. 逐:追逐

C. 用:使用

D. 强:强大

2. 翻译下列句子:

“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

3. 文中提到哪些历史人物曾因重用客卿而使国家强盛?请写出其中两位。

4. 李斯在文中提出了哪些建议?请简要概括。

5. 文章结尾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八、拓展阅读建议

建议学生结合《史记·李斯列传》等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李斯的生平及其政治思想,加深对《谏逐客书》的理解。

九、总结

《谏逐客书》不仅是一篇优秀的文言文作品,更是中国历史上一篇重要的政治文献。它体现了作者深邃的政治眼光和卓越的文学才华,值得我们深入学习与研究。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