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 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B.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 振动停止后声音会立即消失
2. 声音在下列哪种介质中传播最快?( )
A. 空气
B. 水
C. 铁
D. 真空
3. 在雷雨天气中,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 )
A. 光速比声速快
B. 雷声是后来产生的
C. 人眼的反应速度快
D. 以上都不对
4. 以下哪个现象与“回声”有关?( )
A. 夏天雷雨时,远处传来闷雷
B. 在房间内说话,声音更响亮
C. 在山谷中呼喊,能听到回声
D. 用耳朵贴在铁轨上可以听到远处火车的声音
5. 关于音调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音调是由声音的振幅决定的
B. 音调是由声音的频率决定的
C. 音调是由声音的传播速度决定的
D. 音调是由声音的波长决定的
6. 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A. 在摩托车发动机上安装消声器
B. 在城市道路两侧种植绿化带
C. 在工厂车间内佩戴耳罩
D. 在高噪声环境中使用隔音板
7. 以下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超声波是指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
B. 次声波是指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
C. 超声波和次声波都可以被人类听到
D. 超声波和次声波都不能被人耳听见
8. 在教室里,老师讲课的声音传到后排同学的耳朵里,主要靠的是( )
A. 真空
B. 空气
C. 地面
D. 墙壁
9. 小明在夜晚听到远处传来火车的鸣笛声,他判断这声音是通过什么介质传来的?( )
A. 空气
B. 水
C. 固体
D. 真空
10. 声音的强弱通常用什么来表示?(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频率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 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
2. 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它不能在________中传播。
3. 声音的高低叫________,它由声音的________决定。
4. 声音的大小叫________,它由声音的________决定。
5.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________m/s。
6. 医生用听诊器检查病人病情,是利用了声音的________特性。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为什么在教室里说话比在旷野中说话更清晰?请从声音的传播角度进行解释。
2. 举例说明生活中如何利用声音传递信息,并说明其原理。
四、实验探究题(10分)
某同学在做“声音的传播实验”时,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然后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观察到声音逐渐变小,最后几乎听不到声音。请你根据这个实验,说明声音传播的条件是什么?
五、综合应用题(20分)
1. 一艘轮船在海面上发出汽笛声,经过3秒后,船上的人听到了回声。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 m/s,求轮船距离障碍物有多远?(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B2. C3. A4. C5. B6. B7. D8. B9. A10. B
二、填空题
1. 振动
2. 介质、真空
3. 音调、频率
4. 响度、振幅
5. 340
6. 传播
三、简答题
1. 教室中有墙壁、桌椅等物体,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反射,形成混响,使声音更加清晰;而旷野中没有障碍物,声音传播时容易扩散,导致声音减弱。
2. 如电话、广播、哨声等,都是通过声音传递信息,因为声音可以在介质中传播,携带信息到达接收者。
四、实验探究题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五、综合应用题
解: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 m/s,经过3秒听到回声,说明声音来回用了3秒,即单程时间为1.5秒。
距离 = 速度 × 时间 = 1500 × 1.5 = 2250 m
答:轮船距离障碍物225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