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教案(含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内容为《古诗词三首》,包括《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和《清平乐·村居》。这三首古诗均出自古代诗人之手,描绘了乡村生活的美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宿新市徐公店》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描绘了春日乡村的生机与童趣;《四时田园杂兴》是宋代诗人范成大描写农村四季劳作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农事的繁忙与生活的恬静;《清平乐·村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作品,通过描绘一个普通农家的生活场景,表现了宁静而幸福的乡村生活。
这些古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有助于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培养审美情趣,同时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热爱。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意。
-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 初步掌握古诗赏析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想象、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意境。
-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古诗中描绘的乡村美景和淳朴生活,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乡土文化的热爱。
-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乡村生活画面。
- 掌握古诗朗读的节奏和情感表达。
- 教学难点:
-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内涵,感悟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 理解部分词语在古诗中的特殊含义。
四、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古诗配乐朗诵音频、相关图片资料。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作者背景资料,初步了解古诗内容。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 播放一段乡村风光的视频或展示几幅乡村生活的图片,引发学生兴趣。
- 提问:“你眼中的乡村是什么样的?你喜欢这样的生活吗?”
-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古人的乡村世界,欣赏他们笔下的田园风光。”
2. 初读感知(10分钟)
-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字音、停顿和节奏。
- 学生自由朗读,圈画不懂的字词。
- 教师讲解生字新词,如“篱落”“稚子”“翁媪”等。
3. 精读品析(20分钟)
- 分组学习每首古诗,结合注释和插图理解诗意。
- 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成果,教师适时点拨。
- 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如“儿童追逐蝴蝶”“农夫耕田”“老翁闲坐”等,感受诗中的情境美。
4. 拓展延伸(10分钟)
- 欣赏《清平乐·村居》的配乐朗诵,感受词的韵律之美。
- 讨论:“如果你生活在古代乡村,你最想体验哪一种生活?为什么?”
- 鼓励学生用现代语言改写一首古诗,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5. 总结升华(5分钟)
- 回顾三首古诗的内容和主题,强调古诗中蕴含的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
- 布置作业:背诵三首古诗,并选择一首写一篇小短文,描述自己心中的乡村景象。
六、板书设计
```
古诗词三首
——感受乡村之美
1.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
春景、童趣
2. 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农忙、恬静
3.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幸福、安详
诗意美情感美生活美
```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走进古诗世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表达,鼓励他们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提高语文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