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二翻译-归园田居其二赏析】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质朴淡泊的诗风著称。他的《归园田居》系列作品,尤其是其中的第二首,不仅展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也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对自由人生的向往。
一、原文
归园田居(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柴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里人,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二、翻译
在郊外很少有人来往,偏僻的小巷中也很少有车马经过。
白天关上柴门,独自坐在空屋里,远离尘世的纷扰。
偶尔有村里的邻居走来,一起拨开草木交谈。
彼此见面没有多余的话语,只谈论着桑麻的生长情况。
桑麻一天天长大,我的田地也渐渐扩展。
常常担心霜雪降临,一旦到来,便会像草木一样凋零。
三、赏析
这首诗是陶渊明“归园田居”组诗中的第二首,描绘了他归隐田园后的日常生活和内心世界。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安详的生活状态。
1. 生活简朴,心境平和
诗中提到“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说明诗人远离尘嚣,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让他能够静下心来,专注于自然与农事。“白日掩柴扉,虚室绝尘想”进一步强调了他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2. 邻里和睦,生活充实
“时复墟里人,披草共来往”描写了诗人与乡邻之间的交往,虽为简单对话,却充满温情。他们不谈功名利禄,只谈农事桑麻,体现出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
3. 对未来的忧虑与对生命的感慨
尽管生活安逸,诗人仍有所担忧:“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这不仅是对自然变化的担忧,也暗含了对生命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然而,这种忧虑并未影响他享受当下的生活,反而更显其豁达与坚韧。
四、总结
《归园田居(其二)》是一首描写归隐生活、表达田园情怀的佳作。它不仅展现了陶渊明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疏离,也体现了他面对人生起伏时的从容与智慧。通过这首诗,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远离喧嚣、回归本真的灵魂,在田园之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安宁与幸福。
结语:
陶渊明的诗,如清泉般纯净,如山林般静谧。他在诗中所追求的,不是荣华富贵,而是心灵的自由与生活的本真。《归园田居(其二)》正是这种精神的集中体现,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