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行ppt教学课件】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词语的含义。
- 掌握文章的结构和主要情节。
2. 能力目标
- 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
- 感受古代人物的诚信与礼仪之美。
- 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文言词句的意思,把握文章主旨。
- 难点:体会人物性格及文章所传达的道德思想。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有没有遇到过失信的人?你如何看待这种行为?”引出“诚信”这一主题,自然过渡到《陈太丘与友期行》这篇古文。
(二)作者与背景介绍(5分钟)
- 作者: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世说新语》的编者。
- 作品简介:《世说新语》是一部记录魏晋时期士人言行的笔记小说集,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 本文出处:出自《世说新语·方正》篇,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守信与礼貌的故事。
(三)朗读课文(10分钟)
-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 注意字音、停顿、语气等。
- 学生分组朗读,教师纠正发音。
(四)疏通文意(15分钟)
原文:
>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逐句讲解:
-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和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行。
- “期日中”:约定在中午见面。
- “过中不至”:过了中午朋友没有来。
- “太丘舍去”:陈太丘就离开了。
- “去后乃至”:离开之后朋友才到。
- “元方时年七岁”:元方当时只有七岁。
- “门外戏”:在门外玩耍。
-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客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吗?”
-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元方回答:“他等你很久没来,已经走了。”
-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朋友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丢下我独自离开。”
-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元方说:“您和我父亲约定在中午。中午没到,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 “友人惭,下车引之。”:朋友感到惭愧,下车拉他。
- “元方入门不顾。”:元方头也不回地进了门。
(五)分析人物形象(10分钟)
| 人物 | 行为表现 | 性格特点 |
|------|-----------|-----------|
| 陈太丘 | 守信,不等迟到的朋友 | 有原则,讲信用 |
| 元方 | 聪明机智,敢于指出错误 | 有礼貌,有主见 |
| 友人 | 失信且无礼 | 缺乏修养,知错能改 |
(六)主旨探究(10分钟)
- 核心思想:强调“诚信”和“礼貌”的重要性。
- 启示:做人要讲信用,尊重他人,即使面对长辈也要保持应有的态度。
(七)拓展延伸(5分钟)
- 讨论:如果你是元方,你会怎么应对?
- 举例:生活中有哪些诚信与礼貌的例子?
四、课堂小结(5分钟)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陈太丘与友期行》,了解了故事内容,掌握了文言词语,分析了人物性格,并深入探讨了诚信与礼貌的重要性。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也能做到诚实守信、尊重他人。
五、作业布置
1. 背诵课文并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诚信”或“礼貌”的看法。
六、板书设计
```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一、作者:刘义庆
二、出处:《世说新语》
三、守信与礼貌
四、人物:
- 陈太丘:守信
- 元方:聪明有礼
- 友人:失信无礼
五、主旨:诚信为本,礼貌待人
```
如需配套PPT课件,可按照以上内容进行排版设计,加入图片、动画、互动环节等,提升课堂趣味性和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