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g-sop-1205kras基因突变q-pcr标准操作规程x】一、目的
本规程旨在规范实验室对KRAS基因突变的qPCR检测流程,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重复性和可比性,适用于临床样本中KRAS基因突变的筛查与诊断。
二、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检测人源组织或体液样本中KRAS基因第2、3、4外显子区域的常见突变类型,如G12D、G12V、G12R、G13D等。
三、实验原理
qPCR技术基于特异性引物和探针设计,结合荧光信号监测PCR扩增过程。针对KRAS基因突变位点设计的探针可区分野生型与突变型序列,通过Ct值变化判断突变状态。
四、仪器与试剂
1. 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如Applied Biosystems 7500、Roche LightCycler等)
2. qPCR反应混合液(含Taq酶、dNTPs、缓冲液等)
3. KRAS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包含特异性引物及探针)
4. 离心机、移液器、无菌PCR管等常规实验器材
五、样本处理
1. 样本类型:组织切片、血浆、血清、石蜡包埋组织等。
2. 核酸提取:采用自动化或手工方法提取DNA,确保核酸质量符合qPCR检测要求。
3. 样本保存:未使用的样本应置于-20℃或-80℃冰箱中保存,避免反复冻融。
六、实验步骤
1. 模板准备
- 将提取的DNA按照实验要求进行稀释,确保浓度在适宜范围内。
- 设置阴性对照(无模板水)、阳性对照(已知突变样本)和空白对照。
2. 反应体系配置
- 按照试剂说明书配制qPCR反应液,通常包括:
- 10 μL 2×qPCR Master Mix
- 0.5 μL 上游引物(10 μM)
- 0.5 μL 下游引物(10 μM)
- 0.5 μL 探针(10 μM)
- 8.5 μL 无菌水
- 10 μL DNA模板
3. PCR程序设置
- 预变性:95℃ 10分钟
- 循环阶段:95℃ 15秒 → 60℃ 1分钟(共40个循环)
- 结束后读取Ct值,并分析结果。
4. 数据分析
- 使用软件(如SDS 2.4)分析Ct值,判断是否为突变型。
- 若Ct值小于临界值(根据实验设定),判定为突变;反之为野生型。
七、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应严格防止污染,使用带滤芯吸头,定期清洁工作台。
2. 所有试剂应在有效期内使用,避免因降解导致结果偏差。
3. 每次实验均需包含阳性和阴性对照,确保结果可靠性。
4. 实验人员应熟悉qPCR操作流程,确保数据准确。
八、结果报告
1. 记录实验条件、样本信息、Ct值及突变状态。
2. 报告应注明检测方法、所用试剂、检测限及可能存在的假阴性/假阳性风险。
3. 如发现异常结果,应进行复测或采用其他方法验证。
九、附录
1. 常见KRAS突变位点表
2. qPCR反应体系参考表
3. 试剂储存条件说明
十、版本控制
本规程版本号为V1.0,发布日期为2025年4月。后续如有修订,将另行通知并更新版本。
注:本规程仅用于内部实验操作指导,不作为临床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