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咏物诗鉴赏试卷】在高考语文的备考过程中,诗歌鉴赏一直是考生们普遍感到困难的部分,而其中“咏物诗”更是考查学生文学素养与审美能力的重要题型。咏物诗以自然景物或日常事物为描写对象,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具有含蓄深远的艺术特点。掌握咏物诗的鉴赏方法,不仅能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增强对古典诗词语言美的感知。
本试卷旨在帮助考生系统梳理咏物诗的基本知识,掌握常见的艺术手法和鉴赏要点,提升答题的准确率与得分能力。试卷内容涵盖基础知识、文本分析、写作拓展等多个方面,适合高三学生进行阶段性复习与自我检测。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 下列哪首诗不属于咏物诗?
A. 杜甫《春望》
B. 王安石《梅花》
C. 李商隐《锦瑟》
D.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 咏物诗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包括:
A. 比喻、拟人、象征
B. 对偶、排比、夸张
C. 夸张、对比、讽刺
D. 联想、想象、渲染
3.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出自哪位诗人之手?
A. 郑板桥
B. 苏轼
C. 李白
D. 杜甫
4. 咏物诗的核心在于:
A. 描写物体的外在形态
B. 表达作者的情感与思想
C. 展现自然风光的壮丽
D. 记录历史事件的过程
5. 下列诗句中,哪一项没有使用拟人手法?
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6. 请简要说明咏物诗的主要特点,并举例说明。
7. 分析下面这首诗中“梅”的意象及其表达的情感:
> 王安石《梅花》
>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8. 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对“咏物诗贵在形神兼备”的理解。
三、阅读理解(2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 郑思肖《画菊》
>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9. 这首诗中的“菊”象征着什么?请结合全诗分析其寓意。(10分)
10. 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这首诗。(10分)
四、写作拓展(15分)
11. 请你以“我眼中的‘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要求结合咏物诗的特点,写出你对“竹”的理解和感受。
参考答案及解析(略)
通过这份试卷的练习,考生可以逐步掌握咏物诗的鉴赏技巧,提高对诗歌语言的理解力与审美力。建议在复习过程中注重积累经典咏物诗篇,多角度分析诗中意象与情感,做到举一反三,灵活应考。希望每位考生都能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