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诗(-及偶成(朱熹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劝学诗——偶成》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所作的一首短小精悍的诗歌,虽篇幅不长,却蕴含深刻的哲理与劝学之意。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学习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同时也寄托了对后学者的殷切期望。
一、原文
> 少年易老学难成,
> 一寸光阴不可轻。
> 未觉池塘春草梦,
> 阶前梧叶已秋声。
二、翻译
少年时期容易衰老,学问却难以轻易成就;
每一寸光阴都值得珍惜,不可轻易浪费。
还未察觉池塘边春天的绿意,
台阶前的梧桐叶子已经发出秋天的声音。
三、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道出了学习的重要性与时间的珍贵。朱熹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巧妙地传达出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道理。诗中“少 年易老学难成”一句,既是对年轻人的告诫,也是对自身经历的总结。他深知,人生的黄金阶段有限,而真正掌握知识、修身养性却需要长期的努力与坚持。
“一寸光阴不可轻”则是全诗的核心思想,强调了时间的宝贵与不可逆性。在古代,读书人往往将“惜时”视为治学的根本,朱熹在此进一步升华了这一理念,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努力求学。
后两句“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则运用了对比和象征手法。春草象征着青春与希望,而梧叶的秋声则暗示着岁月的流逝与生命的变迁。这种由春入秋的自然变化,也隐喻着人生从青涩到成熟的过程,提醒人们不要沉迷于幻想,而应脚踏实地,勤奋进取。
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有对学习的鼓励,也有对时间的警醒,体现了朱熹作为一位儒家学者的深邃思想与人文关怀。
四、结语
《劝学诗——偶成》虽为一首短诗,却蕴含丰富的哲理与教育意义。它不仅是一篇劝学之作,更是一首关于人生与时间的哲理诗。朱熹以平实的语言,传递了深刻的道理,至今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与思考。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这首诗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珍惜时间,努力学习,方能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