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精选范文 >

何不食肉糜原文

2025-08-16 04:33:55

问题描述:

何不食肉糜原文,有没有人能看懂这题?求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16 04:33:55

近日,【何不食肉糜原文】引发关注。“何不食肉糜”是一句出自《晋书·愍帝纪》的典故,常被用来讽刺那些不了解民间疾苦、脱离实际的人。这句话表面上看似简单,但背后却蕴含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一、原文出处

“何不食肉糜”最早见于《晋书·愍帝纪》,原文如下:

> “帝(司马邺)尝因食,得一羊头,命左右以与侍中王衍。衍曰:‘此非所以供上。’帝曰:‘何不食肉糜?’”

这段话讲述的是西晋愍帝司马邺在一次用餐时,得到了一个羊头,他命令左右将羊头送给侍中王衍。王衍认为羊头不适合献给皇帝,于是愍帝反问:“何不食肉糜?”意思是:“为什么不吃肉粥呢?”

二、典故解析

这句话表面上是皇帝对王衍的不满,实际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阶级差异和民生问题。愍帝身为皇帝,可能并不了解民间百姓的困苦,而王衍作为士大夫阶层的代表,也未能体恤下情。因此,“何不食肉糜”成为后人用来讽刺那些高高在上、脱离现实的统治者或权贵的一种说法。

三、历史背景

- 朝代:西晋

- 人物:愍帝司马邺、王衍

- 事件:愍帝在吃饭时提出“何不食肉糜”的疑问

- 背景:西晋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皇室内部争斗不断

四、现代引申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何不食肉糜”常被用作一种讽刺性语言,用来批评那些不了解基层情况、只凭主观臆断做决策的人。它提醒人们要关注现实、体察民情,避免脱离实际。

五、总结对比表

项目 内容
标题 何不食肉糜原文
出处 《晋书·愍帝纪》
原文 “帝尝因食,得一羊头,命左右以与侍中王衍。衍曰:‘此非所以供上。’帝曰:‘何不食肉糜?’”
典故含义 反映统治者脱离实际、不了解民间疾苦
现代意义 讽刺脱离现实、不接地气的行为
历史背景 西晋末年,社会动荡,民生艰难
使用场景 批评官员、领导或公众人物缺乏实际经验

通过了解“何不食肉糜”的来源与含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背后的深层文化和社会意义。它不仅是历史中的一个片段,更是对现实的一种警示。

以上就是【何不食肉糜原文】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