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精选范文 >

名落孙山的典故

2025-08-26 05:52:10

问题描述:

名落孙山的典故,真的撑不住了,求给个答案吧!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26 05:52:10

名落孙山的典故】“名落孙山”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考试或竞赛中未能获得好成绩,尤其是排名靠后、落榜的情况。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的一个真实故事,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背景。

一、典故来源

“名落孙山”最早出自宋代的《宋史·范仲淹传》中的一则轶事。据记载,有一位名叫孙山的考生,在科举考试中表现不佳,最终没有考中进士。他的朋友在考试后问他结果如何,孙山回答:“我先得名,而孙山在后。”意思是自己虽然考上了,但孙山却落在了后面,因此后来人们用“名落孙山”来形容考试失利、落榜的情况。

不过,也有说法认为“名落孙山”最早来源于一个叫“孙山”的人,他因考试失败而被人嘲笑,从此“名落孙山”成为了一个带有讽刺意味的成语。

二、成语释义

词语 含义
名落孙山 指考试或比赛未取得好成绩,特别是落榜或排名靠后

三、使用场景

场景 举例
考试失利 孩子这次高考没考上理想大学,真是名落孙山。
竞赛失败 他在比赛中发挥失常,最终名落孙山。
工作竞争 这次晋升机会被别人抢走了,我算是名落孙山了。

四、延伸理解

“名落孙山”不仅用于考试或比赛,也可以引申为在某些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它带有一定的自嘲意味,但也提醒人们要正视失败,继续努力。

五、总结

“名落孙山”这一成语,源于古代科举制度下的落榜现象,现已成为表达考试或竞争失败的常用语。它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描述,也反映了社会对成功与失败的态度。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面对失败,保持积极心态才是最重要的。

总结:

“名落孙山”源于古代科举落榜的故事,现多用于形容考试或竞争中未能取得好成绩。通过了解其历史背景和使用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以上就是【名落孙山的典故】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