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bls医学上是什么意思】在医学领域,尤其是感染科和临床微生物学中,“ESBLs”是一个常见的术语。它指的是“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s),是一种由某些细菌产生的酶,能够水解多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等,从而导致这些抗生素失效。
一、ESBLs的定义与特点
ESBLs是一类由细菌产生的酶,主要存在于肠杆菌科细菌中,如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这类酶能破坏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氨曲南)的结构,使它们失去抗菌活性。
ESBLs的出现是抗生素滥用和不合理使用的一个重要后果,也是全球范围内耐药性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ESBLs的常见类型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ESBLs类型及其特点:
类型 | 常见菌种 | 抗生素耐受情况 | 是否可被酶抑制剂恢复 |
CTX-M | 大肠杆菌、克雷伯菌 | 对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等无效 | 可部分恢复 |
SHV | 克雷伯菌、大肠杆菌 | 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无效 | 可部分恢复 |
TEM | 大肠杆菌、克雷伯菌 | 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无效 | 可部分恢复 |
NDM-1 | 肠杆菌科细菌 | 对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无效 | 不可恢复 |
三、ESBLs的检测方法
为了准确识别是否为ESBLs阳性菌株,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 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通过观察抑菌圈大小判断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2. E-test法:通过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来判断耐药性。
3. 分子生物学检测:如PCR技术,直接检测ESBLs基因的存在。
四、ESBLs的临床意义
1. 治疗难度增加:由于ESBLs阳性菌株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临床上选择药物时需更加谨慎。
2. 传播风险高:ESBLs可通过质粒水平传播,导致耐药菌在医院或社区中广泛传播。
3. 预后较差:感染ESBLs阳性菌的患者,治疗周期更长,死亡率可能升高。
五、预防与控制措施
1. 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减少耐药菌产生。
2. 加强院感控制:严格执行手卫生、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3. 定期监测:对临床标本进行ESBLs检测,及时发现耐药菌株。
总结
ESBLs是临床微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耐药机制,主要由某些革兰氏阴性菌产生,能够破坏多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存在不仅增加了感染治疗的难度,也对公共卫生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加强对ESBLs的监测、合理用药以及院感防控是当前医学界的重要任务。
以上就是【esbls医学上是什么意思】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