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耻下问怎么写】“不耻下问”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出自《论语·公冶长》:“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后人引申为“不耻下问”,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这个成语强调的是谦虚好学的态度,是中华文化中非常推崇的一种学习精神。
在写作中,“不耻下问”常用于描述一个人虚心求教、不因身份或地位而拒绝提问的品质。下面我们将从含义、用法、例句和常见错误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1. 含义: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或学问浅的人请教为耻。
2. 出处:出自《论语·公冶长》,后被广泛使用。
3. 用法:多用于形容人谦虚、好学、不骄傲。
4. 近义词:虚心求教、不骄不躁、勤学好问
5. 反义词:自以为是、傲慢无礼、目中无人
6. 适用场景:适用于表扬他人谦虚好学、鼓励学习态度等场合。
7. 注意事项:使用时要注意语境,不能用于贬义或讽刺。
二、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说明 |
成语名称 | 不耻下问 |
出处 | 《论语·公冶长》 |
含义 | 不以向地位、学问低于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人的学习态度,常作谓语、定语 |
近义词 | 虚心求教、勤学好问、不骄不躁 |
反义词 | 自以为是、傲慢无礼、目中无人 |
例句 | 他虽然已经是教授,但仍不耻下问,经常向年轻学生请教问题。 |
常见错误 | 混淆“不耻下问”与“不耻上问”,误用为贬义词 |
适用场景 | 表扬、鼓励、教育、写作中描写人物性格等 |
三、写作建议
在实际写作中使用“不耻下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语境恰当:确保句子语境符合谦虚、好学的氛围,避免误用。
- 搭配得当:如“他不耻下问,最终获得了成功”这样的搭配较为自然。
- 避免滥用:不要在不适合的场合使用,如批评他人时不应使用该成语。
- 结合具体事例:可以通过具体例子来体现“不耻下问”的意义,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总之,“不耻下问”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学习态度。在写作中合理运用这一成语,既能提升文章的文化内涵,也能更好地传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以上就是【不耻下问怎么写】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