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精选范文 >

持久收入假说名词解释

2025-09-05 07:37:59

问题描述:

持久收入假说名词解释,真的急需答案,求回复!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05 07:37:59

持久收入假说名词解释】一、

持久收入假说(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 PIH)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在1957年提出的消费理论。该假说认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主要由其长期稳定的“持久收入”决定,而非短期的收入波动。也就是说,人们会根据对未来收入的预期来安排当前的消费和储蓄,而不是仅仅基于当前的收入水平。

这一理论强调了消费者对未来的理性预期,并指出短期收入变化对消费的影响较小,因为人们倾向于平滑消费,避免因收入波动而大幅调整消费水平。持久收入假说对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以及个人理财策略都有重要影响。

二、表格展示

项目 内容
提出者 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
提出时间 1957年
理论名称 持久收入假说(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 PIH)
核心观点 消费取决于持久收入,而非短期收入;消费者根据长期收入预期进行消费决策。
关键概念 - 持久收入:长期稳定的收入水平
- 短期收入:临时性或偶然性的收入变化
消费行为特征 消费具有稳定性,受短期收入波动影响小;消费者倾向于平滑消费水平。
与生命周期假说的关系 与生命周期假说(Life Cycle Hypothesis)有相似之处,但更强调对未来收入的预期。
政策意义 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有重要影响,说明短期刺激可能难以显著提升消费。
现实应用 用于分析家庭消费行为、制定经济政策、预测消费趋势等。
局限性 假设消费者完全理性,且金融市场完善,现实中可能存在信息不对称和行为偏差。

三、结语

持久收入假说为理解消费者行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论框架,强调了长期收入预期对消费决策的核心作用。尽管存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但它在经济学研究和实际政策制定中仍具有广泛的参考价值。

以上就是【持久收入假说名词解释】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