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作者简介】《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所著的一篇著名议论文,全文以“师”为主题,探讨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轻视师道、耻于相师的不良风气。这篇文章语言精炼,论点鲜明,思想深刻,对后世影响深远。
一、文章概述
《师说》是韩愈在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任国子博士时所作,旨在倡导尊师重道、提倡求学精神。文章开篇提出“古之学者必有师”,强调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并指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即只要掌握了道理,就可以成为老师。韩愈还批评了当时社会中“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现象,主张打破门第观念,重视学问和道德。
二、作者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祖籍昌黎(今河北昌黎),故世称“韩昌黎”。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代表人物之一,与柳宗元并称为“韩柳”,同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一生致力于恢复儒家正统思想,反对佛老之学,主张文以明道,提倡“辞必己出”、“惟陈言之务去”的写作理念。他的散文气势磅礴,语言犀利,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
三、作者与《师说》的关系
韩愈撰写《师说》的背景,正是唐代社会风气逐渐堕落,士人轻视师道、不愿向他人学习的时期。他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唤醒人们对教育和师道的重视,推动社会风气的改善。因此,《师说》不仅是一篇学术文章,更是一种社会批判和思想启蒙。
四、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文章名称 | 《师说》 |
作者 | 韩愈 |
朝代 | 唐代 |
创作时间 | 贞元十九年(803年) |
文体 | 议论文 |
主旨 | 强调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耻于从师的风气 |
思想核心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倡导尊师重道 |
作者地位 | “唐宋八大家”之首,古文运动倡导者 |
作者生平 | 768年-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阳人 |
文学贡献 | 提倡文以明道,推动古文运动 |
历史影响 | 对后世教育思想和文学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师说》不仅是韩愈思想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和文学发展的关键作品之一。它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提醒人们尊重知识、重视学习与传承。
以上就是【师说作者简介】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