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有羡鱼情全诗解释】“徒有羡鱼情”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原诗为:
>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首诗是孟浩然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所作,当时他正值壮年,怀才不遇,希望得到朝廷重用,但又不得其门而入。因此,他借洞庭湖的壮阔景象,抒发了自己对仕途的渴望与无奈。
一、诗歌背景总结
项目 | 内容 |
作者 | 孟浩然(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 |
时期 | 唐代开元年间(733年) |
背景 | 怀才不遇,渴望被朝廷重用 |
主题 | 抒发对仕途的向往与无奈之情 |
风格 | 山水描写与情感表达相结合 |
二、诗句解释
诗句 | 解释 |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 八月的洞庭湖水涨满,湖面广阔,仿佛与天空融为一体。 |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 湖气蒸腾,笼罩着云梦泽;波涛汹涌,似乎能撼动岳阳城。 |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 想渡湖却无船桨,闲居不出让人感到羞愧于圣明时代。 |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 坐看别人垂钓,只能空有羡慕之心。 |
三、主旨分析
“徒有羡鱼情”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意思是:看着别人在湖边垂钓,自己却只能心生羡慕,却没有机会参与其中。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渴望,也透露出一种无奈与失落。
此句常被后人引用,比喻虽然有志向或愿望,但却没有实现的机会或条件,只能“望洋兴叹”。
四、延伸理解
- “羡鱼情”并非单纯羡慕钓鱼的乐趣,而是象征对功名、事业的向往。
- 孟浩然虽未直接求官,但通过诗中流露的情感,可以看出他对政治的关注和期望。
- 此诗语言朴素自然,意境开阔,体现了盛唐山水诗的特点。
五、总结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是一首借景抒情、含蓄表达政治抱负的诗作。“徒有羡鱼情”不仅是对个人境遇的感叹,更是对时代机遇的一种无奈与期待。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孟浩然高超的艺术造诣,也反映了唐代文人普遍的精神风貌。
以上就是【徒有羡鱼情全诗解释】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