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精选范文 >

识荆恨晚典故

2025-09-11 12:49:04

问题描述:

识荆恨晚典故,快急疯了,求给个思路吧!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11 12:49:04

识荆恨晚典故】“识荆恨晚”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古代文人之间的交往故事,常用来表达对某人早知其才德却未能及早相识的遗憾之情。该典故不仅体现了古人对人才的重视,也反映了人际交往中“相知之难”的感慨。

一、典故来源

“识荆恨晚”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中的记载。其中提到,东汉时期的学者王符曾与一位名叫“荆”的人物有过交往。荆是一位有才学但隐居不仕的人,王符对其才华非常钦佩,但由于种种原因,两人相识较晚,因而发出“识荆恨晚”的感叹。

这里的“荆”并非指具体的人名,而是代指有才德之人,类似“高士”或“贤者”。后来,“识荆”逐渐演变为对某人敬仰、佩服的代称,而“识荆恨晚”则表达了因未能早日相识而产生的惋惜之情。

二、含义解析

词语 含义
认识、了解
指有才德之人(引申义)
恨晚 感叹时间太晚,未能早日相识

整体意思是:认识到某人的才德后,感到懊悔没有更早地认识他。

三、使用场景

1. 对他人才华的赞叹:如:“此人学识渊博,真是识荆恨晚。”

2. 表达对过去错失机会的惋惜:如:“若早知他如此优秀,我定会早早结识。”

3. 文学作品中常用:用于描写人物之间的知己之情或历史人物的感慨。

四、相关成语对比

成语 含义 与“识荆恨晚”的关系
相知恨晚 彼此了解后,觉得相识太晚 与“识荆恨晚”意思相近
知音难觅 真正理解自己的人很难找到 强调知己之难,与“识荆”有共通之处
时运不济 命运不佳,错过良机 更偏重客观因素,不如“识荆恨晚”情感浓

五、总结

“识荆恨晚”不仅是对个人才华的赞美,更是一种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它提醒我们,珍惜每一次相识的机会,因为有时,一次迟到的相遇,可能带来一生的遗憾。在现代社会,虽然信息交流更加便捷,但“识荆恨晚”的情感依然存在,成为人们在人生旅途中不断反思与感悟的一部分。

表格总结:

项目 内容
典故出处 《后汉书·王符传》
含义 对有才德之人早知其才却未及早相识的遗憾
使用场景 表达对他人才华的赞赏、对错失机会的惋惜
相关成语 相知恨晚、知音难觅、时运不济
文化意义 反映古人对人才的重视与人际交往的深刻体会

以上就是【识荆恨晚典故】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