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国君列位时间表】晋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诸侯国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西周时期。晋国自建立以来,历经多代国君的统治,为春秋时期的霸主之一,对中原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是对晋国历代国君的简要总结,并附上详细的时间表。
晋国国君简要概述
晋国起源于周成王时期,由周武王之子唐叔虞受封于晋地,后改国号为“晋”。晋国在春秋时期成为强国,尤其以晋文公、晋襄公等国君为代表,多次参与诸侯争霸,是春秋五霸之一。晋国在战国初期因“三家分晋”而灭亡,最终被韩、赵、魏三家所取代。
晋国国君的更替较为频繁,但多数国君在位时间较长,显示出晋国政治的相对稳定。以下为晋国历代国君的列位及在位时间表。
| 序号 | 国君姓名 | 在位时间(公元前) | 备注 | 
| 1 | 唐叔虞 | 约前1033年—前1005年 | 晋国开国君,周成王弟 | 
| 2 | 乔公 | 约前1005年—前975年 | 唐叔虞之子 | 
| 3 | 穆侯 | 约前975年—前946年 | 在位期间与狄人作战 | 
| 4 | 釐侯 | 约前946年—前908年 | 继承穆侯,迁都翼 | 
| 5 | 献侯 | 约前908年—前893年 | 穆侯之孙 | 
| 6 | 恭侯 | 约前893年—前878年 | 献侯之子 | 
| 7 | 贞侯 | 约前878年—前847年 | 在位期间与戎狄交战 | 
| 8 | 神子 | 约前847年—前824年 | 贞侯之子 | 
| 9 | 穆公 | 约前824年—前812年 | 与周王室关系密切 | 
| 10 | 僖侯 | 约前812年—前785年 | 在位时间较短 | 
| 11 | 文侯 | 约前785年—前746年 | 周平王时期的重要诸侯 | 
| 12 | 桓侯 | 约前746年—前739年 | 在位仅七年 | 
| 13 | 献侯 | 约前739年—前716年 | 与郑国发生冲突 | 
| 14 | 睿侯 | 约前716年—前697年 | 在位期间与楚国交战 | 
| 15 | 悼侯 | 约前697年—前696年 | 在位仅一年 | 
| 16 | 武侯 | 约前696年—前677年 | 推动晋国强盛 | 
| 17 | 顷侯 | 约前677年—前652年 | 与秦国结盟 | 
| 18 | 定公 | 约前652年—前637年 | 与齐国争雄 | 
| 19 | 昭公 | 约前637年—前628年 | 在位期间与秦、楚对抗 | 
| 20 | 简公 | 约前628年—前615年 | 在位期间晋国势力扩张 | 
| 21 | 悯公 | 约前615年—前607年 | 被弑杀,史称“晋阳之难” | 
| 22 | 晋灵公 | 约前607年—前599年 | 暴虐无道,被赵盾所杀 | 
| 23 | 晋成公 | 约前599年—前581年 | 晋国中兴之主 | 
| 24 | 晋景公 | 约前581年—前558年 | 与楚国争霸 | 
| 25 | 晋厉公 | 约前558年—前547年 | 在位期间与楚、吴交战 | 
| 26 | 晋悼公 | 约前547年—前532年 | 晋国复兴的关键人物 | 
| 27 | 晋平公 | 约前532年—前514年 | 任用贤臣,国力强盛 | 
| 28 | 晋昭公 | 约前514年—前501年 | 在位期间权力逐渐分散 | 
| 29 | 晋顷公 | 约前501年—前497年 | 与六卿矛盾加剧 | 
| 30 | 晋定公 | 约前497年—前475年 | 最后一位晋国国君 | 
| 31 | 晋哀公 | 约前475年—前457年 | 在位期间晋国已名存实亡 | 
| 32 | 晋幽公 | 约前457年—前416年 | 六卿专政,国君无实权 | 
| 33 | 晋烈公 | 约前416年—前376年 | 最终被韩、赵、魏三家分晋 | 
总结
晋国从西周初年建立,到战国初期灭亡,共经历约600多年的历史。历代国君中,有几位尤为著名,如晋文公、晋襄公、晋悼公等,他们在位期间推动了晋国的强盛和霸业。晋国的政治制度、军事力量以及文化影响力,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通过上述时间表可以看出,晋国国君的更替虽频繁,但整体上维持了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晋国的兴衰也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与权力变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