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脍炙人口的脍是什么意思】“脍炙人口”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形容作品或言论非常受欢迎,广为流传。但其中的“脍”字,很多人并不清楚它的具体含义。下面我们将从字义、出处和现代用法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脍炙人口”出自《孟子·尽心下》:“脍炙人口,不如清风明月。”这里的“脍”原指细切的肉,尤其是生肉;“炙”则是烤肉。古代人们常用“脍”和“炙”来形容美味的食物,后来引申为人人喜爱的事物。
在成语中,“脍炙人口”用来比喻好的诗文、言论等被广泛传诵,深受人们喜爱。因此,“脍”的本义虽然与食物有关,但在成语中已不再强调其字面意义,而是作为文化象征使用。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现代用法 | 注意事项 |
脍 | 细切的肉,多指生肉 | 《说文解字》 | 原意为食物 | 在成语中不再强调字面意义 |
炙 | 烤肉 | 《诗经》 | 原意为美食 | 同上 |
脍炙人口 | 比喻广为流传、深受喜爱的作品或言论 | 《孟子·尽心下》 | 多用于文学、艺术领域 | 不宜用于贬义或负面事物 |
三、小结
“脍炙人口”虽然是一个常见成语,但其中的“脍”字却容易被忽视。了解其本义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成语的文化背景。在日常使用中,应根据语境判断是否适合使用该成语,避免误用。
如需进一步探讨其他成语的来源与用法,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