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冰求鲤的典故出处】“卧冰求鲤”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孝道故事之一,出自《晋书·王祥传》。这个故事讲述了晋朝名士王祥为了孝敬继母,不惜在寒冬中卧于冰面,以体温融化坚冰,从而得到鲤鱼的故事。这一行为被后人传颂为“孝感动天”的典范,成为中华文化中孝道精神的重要象征。
一、典故总结
故事背景:
王祥是晋朝时期的孝子,其继母对他并不慈爱,常有苛责。但王祥始终以孝心待之,不生怨恨。
故事经过:
一次,继母生病,想要吃鲜鱼。正值寒冬,江河结冰,无法捕鱼。王祥不顾严寒,赤身卧在冰面上,用自己的体温融化冰层,最终感动上天,冰下跃出两条鲤鱼,满足了继母的愿望。
寓意与影响:
“卧冰求鲤”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孝”,强调了子女对父母的敬爱与奉献精神。该故事被广泛用于教育后代尊老爱幼、弘扬孝道。
二、典故出处一览表
| 项目 | 内容 |
| 故事名称 | 卧冰求鲤 |
| 出处 | 《晋书·王祥传》 |
| 作者 | 房玄龄等(唐代) |
| 朝代 | 晋朝(公元265年—420年) |
| 主角 | 王祥 |
| 故事核心 | 孝顺继母,卧冰求鱼 |
| 体现精神 | 孝道、坚韧、奉献 |
| 文化意义 | 中华传统孝文化代表故事之一 |
| 后世影响 | 被编入《二十四孝》故事集,广为流传 |
三、结语
“卧冰求鲤”不仅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孝道精神的生动体现。它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中,虽然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孝敬父母、尊重长辈的传统美德依然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
以上就是【卧冰求鲤的典故出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