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平十四寒七律】“下平十四寒七律”是古体诗中的一种格律形式,属于七言律诗的范畴。它按照《平水韵》中的“下平十四寒”韵部来押韵,内容上通常表达情感、抒发情怀或描绘自然景色。这种诗体在唐宋时期尤为盛行,尤其在诗人笔下常用于抒发个人志向、人生感慨或对时局的思考。
以下是对“下平十四寒七律”的总结与分析:
一、基本结构
项目 | 内容 |
诗体 | 七言律诗 |
韵部 | 下平十四寒(含:寒、残、看、难、干、安、端等) |
字数 | 每句7字,共8句 |
平仄 | 严格遵循平仄规则,讲究对仗工整 |
对仗 | 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工整 |
押韵 | 全诗押同一韵脚,一般只押平声韵 |
二、特点与风格
1. 音韵和谐
“下平十四寒”属平声韵,读起来朗朗上口,适合表达悠远、深沉的情感。
2. 意境深远
诗人常借自然景物寄托情怀,如山川、江月、风雪等,营造出一种空灵、静谧的氛围。
3. 情感真挚
多用于抒写个人抱负、离愁别绪、人生感悟等,语言凝练,情感真挚。
4. 结构严谨
七律讲究起承转合,中间两联需对仗工整,整体结构紧凑,层次分明。
三、代表作品举例
作者 | 作品名称 | 简要内容 | 特点 |
杜甫 | 《登高》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感叹人生漂泊,意境开阔 |
白居易 | 《赋得古原草送别》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表达坚韧不屈的精神 |
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 |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 借景抒情,思古幽情 |
四、创作建议
1. 选题明确
选择一个主题,如秋思、怀古、送别、山水等,围绕主题展开。
2. 押韵准确
严格按照“下平十四寒”韵部选字,避免用其他韵脚。
3. 对仗工整
中间两联要注意词性、结构对称,增强诗歌节奏感。
4. 意境统一
整首诗应有统一的意境和情感基调,避免前后矛盾。
五、总结
“下平十四寒七律”是一种具有高度艺术性和规范性的诗体,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语言美的追求,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学习与创作这类诗歌,有助于提升文学素养,感受中华诗词的独特魅力。
通过表格的形式整理其结构、特点与代表作,能够更清晰地理解这一诗体的精髓与价值。
以上就是【下平十四寒七律】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