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不识月】《小时不识月》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古朗月行》,原诗为:“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这首诗以儿童的视角描绘月亮,语言天真活泼,富有想象力,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独特感受和童趣。
一、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
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他的诗风豪放飘逸,情感真挚,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作品背景:《古朗月行》是李白的一首乐府诗,原为汉代乐府旧题,多用于描写月亮、思念等主题。李白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作,赋予了新的意境和情感。
二、诗歌内容解析
诗句 | 解析 |
小时不识月 |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表现出孩童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和探索精神。 |
呼作白玉盘 | 把月亮比作白玉盘,体现儿童天真的想象和对美的感知。 |
又疑瑶台镜 | 疑惑月亮像瑶台上的镜子,进一步丰富了月亮的形象。 |
飞在青云端 | 描绘月亮仿佛飞在青色的云层之上,营造出一种空灵、神秘的氛围。 |
三、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
1. 童趣盎然:整首诗以儿童的口吻写成,语言简单明快,充满童真童趣。
2. 比喻生动:将月亮比作“白玉盘”、“瑶台镜”,形象生动,富有画面感。
3. 想象丰富:通过“飞在青云端”的描写,展现出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对自然的热爱。
4. 情感真挚:虽然诗中没有直接表达情感,但通过对月亮的描绘,透露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四、总结
《小时不识月》是一首极具童趣的诗作,通过儿童的视角描绘月亮,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也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赞美。诗中语言简练,意象鲜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意义。
项目 | 内容 |
诗歌名称 | 小时不识月 |
作者 | 李白 |
体裁 | 乐府诗 |
风格 | 天真、浪漫、想象丰富 |
主题 | 对月亮的描绘与儿童视角的表达 |
艺术特色 | 童趣、比喻、想象、语言简洁 |
如需进一步探讨该诗的现代意义或教学应用,可继续交流。
以上就是【小时不识月】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