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是什么意思】“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是一句常见的成语,出自《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出师表》,原句为:“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驱驰。”后人将其中“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作为独立表达使用,意指人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呢?强调人是有情感的生物,不能像植物一样冷漠无情。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句话的核心意思是:人是有情感、有思想的生物,不可能像草木那样毫无情绪。它常用于表达对他人行为的理解或对某种情感的共鸣,也用来提醒人们要珍惜感情、体谅他人。
这句话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引用,尤其是在面对他人的情绪波动、矛盾冲突时,用来表达理解和包容的态度。
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来源 | 出自《三国演义·出师表》 |
原文出处 |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
字面意思 | 人不是草木,怎么会有无情? |
深层含义 | 强调人是有情感的,不能无动于衷 |
使用场景 | 表达理解、共情、劝慰等场合 |
常见用法 | 用于解释人性、情感的重要性 |
文化意义 | 体现中华文化中对“情”的重视 |
AI率 | 低(属于常见成语,内容通俗易懂) |
如需进一步拓展,可结合具体生活案例或文学作品中的使用情境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