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密计算机管理制度】为加强涉密计算机的管理,确保国家秘密和单位内部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非法访问和数据篡改,特制定本制度。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国家秘密或内部敏感信息的计算机设备的使用、维护、管理和监督。
一、制度目的
1. 规范涉密计算机的使用行为;
2. 明确涉密计算机的安全责任;
3. 防范因操作不当或管理疏漏导致的信息安全事件;
4. 提高涉密计算机的防护能力,保障信息安全。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以下情形:
应用场景 | 说明 |
涉密计算机 | 存储、处理国家秘密或内部敏感信息的计算机 |
涉密网络环境 | 连接涉密计算机的网络系统 |
涉密人员 | 接触或使用涉密计算机的工作人员 |
涉密数据 | 包括但不限于文件、数据库、系统日志等 |
三、管理职责
职责类型 | 责任人 | 主要职责 |
管理部门 | 保密办公室 | 制定并监督执行涉密计算机管理制度 |
使用人员 | 各部门负责人 | 正确使用涉密计算机,遵守相关安全规定 |
技术支持 | 信息中心 | 提供技术保障,定期检查与维护设备 |
审计人员 | 内部审计部门 | 对涉密计算机使用情况进行定期审查 |
四、使用规范
项目 | 具体要求 |
登录权限 | 必须使用授权账号登录,禁止共享账户 |
数据存储 | 禁止将涉密信息存储在非涉密设备上 |
网络连接 | 不得接入互联网或其他非涉密网络 |
外设使用 | 禁止使用未经审批的U盘、移动硬盘等外设 |
日志记录 | 系统应自动记录用户操作日志,保存不少于一年 |
密码策略 | 设置强密码,定期更换,不得使用简单密码 |
五、维护与更新
维护类型 | 频率 | 说明 |
系统更新 | 每月一次 | 定期安装系统补丁及安全更新 |
杀毒软件 | 每日扫描 | 安装正版杀毒软件,定期进行全盘扫描 |
安全检测 | 每季度一次 | 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安全漏洞扫描 |
硬件检查 | 每半年一次 | 检查硬件是否正常运行,排除安全隐患 |
六、违规处理
对于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将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理,包括但不限于:
- 口头警告
- 书面通报批评
- 调离岗位
- 行政处分
- 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七、附则
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保密办公室负责解释;
3. 各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
通过严格执行本制度,能够有效提升涉密计算机的安全管理水平,确保信息安全可控、风险可防、责任可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