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富集作用名词解释】生物富集作用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重金属、农药、有机污染物等)在生态系统中,通过食物链逐级积累,使得这些物质在较高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浓度远高于其在环境中原始浓度的现象。这一过程是环境污染和生态风险评估中的重要概念,尤其在研究有毒物质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影响时具有重要意义。
一、
生物富集作用主要发生在水生或陆地生态系统中,通常涉及以下几个关键点:
- 污染物来源:如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农药、城市污水等。
- 吸收途径:污染物通过水体、土壤或空气进入生物体内。
- 食物链传递:低营养级生物(如浮游植物、底栖生物)吸收污染物后,被高一级生物(如鱼类、鸟类)摄食,导致污染物在食物链中不断累积。
- 生物放大效应:随着营养级的升高,污染物浓度呈指数增长,最终在顶级捕食者体内达到最高水平。
- 影响:可能对生物体造成毒性作用,甚至危及人类健康。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定义 | 生物富集作用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在生态系统中通过食物链逐级积累,使高营养级生物体内浓度显著升高的现象。 |
常见污染物 | 重金属(如汞、铅)、有机氯农药(如DDT)、多氯联苯(PCBs)等。 |
发生环境 | 水体、土壤、大气等环境介质中。 |
典型例子 | 汞在鱼类体内的积累,最终在人类食用鱼肉时摄入过量。 |
关键环节 | 污染物→低营养级生物→高营养级生物→顶级捕食者。 |
危害表现 | 对生物体产生毒害、生殖障碍、免疫系统受损等;对人体可能引发癌症、神经系统损伤等。 |
防控措施 | 减少污染源排放、加强环境监测、推广绿色农业、建立生态修复机制等。 |
通过了解生物富集作用,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环境污染的长期影响,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