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翻译简短视频】《石壕吏》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属于“三吏”“三别”中的作品。这首诗通过一个老妇人被官吏强行征兵的故事,反映了安史之乱期间人民所承受的苦难和战争带来的沉重负担。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容与情感,以下是对《石壕吏》的简要翻译与总结。
一、原文节选
>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 一男附书至,二男死竟已。
>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二、翻译与总结
原文 | 翻译 | |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 傍晚时分,我投宿在石壕村,官吏夜里来抓人。 | 诗人夜晚到达石壕村,遇到官吏抓壮丁。 |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 老翁翻墙逃走了,老妇出来查看情况。 | 老人逃走,老妇面对官吏。 |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 官吏大声吆喝多么凶狠!老妇哭诉多么悲惨! | 官吏粗暴,老妇悲伤无助。 |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 听老妇上前解释:三个儿子都在邺城防守。 | 老妇说明家中情况。 |
一男附书至,二男死竟已。 |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另外两个已经战死了。 | 三个儿子中已有两人阵亡。 |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 剩下的那个也只求苟活,死去的已经永远离开了。 | 生存者无奈,死者无法复生。 |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 屋里没有其他人,只有还在吃奶的小孙子。 | 家中只剩年幼的孙子。 |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 孙子的母亲还未离去,进出都没有完整的衣服。 | 儿媳仍在家中,生活困苦。 |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 老妇虽然年迈,请求随官吏回去了。 | 老妇主动请缨,代替家人服役。 |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 快点去河阳服役,还能准备早饭。 | 老妇为家庭牺牲自己。 |
三、整体感悟
《石壕吏》以白描手法描绘了一个普通家庭在战乱中的悲剧。诗人通过老妇人的口述,表达了对战争的深刻批判,也体现了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整首诗语言朴素,情感真挚,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总结:《石壕吏》是一篇反映战争残酷与民生疾苦的经典诗作。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情节,杜甫让读者感受到那个时代人民的无奈与痛苦,也提醒后人珍惜和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