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精选范文 >

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写作背景

2025-10-01 00:23:18

问题描述:

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写作背景急求答案,帮忙回答下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01 00:23:18

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写作背景】《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其中《阿长与〈山海经〉》是其中一篇极具代表性的作品。文章通过回忆儿时保姆阿长的故事,表达了对这位普通劳动妇女的怀念与敬意。要深入理解这篇文章,有必要了解其创作背景。

一、写作背景总结

《阿长与〈山海经〉》写于1926年,收录在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该散文集整体创作于鲁迅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他当时正在北京担任教职,并开始大量撰写杂文和散文,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与批判。

《朝花夕拾》的写作动机,源于鲁迅对童年生活的回顾与反思。他希望通过这些文字,记录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一些人和事,既是对过去的怀念,也是对现实的回应。《阿长与〈山海经〉》正是这种情感的体现。

文章中的“阿长”是鲁迅童年时期家中的保姆,虽然她粗俗、迷信,但对她来说,却是一个温暖而真实的存在。而《山海经》则象征着鲁迅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神秘世界的向往。这篇文章通过朴实的语言,展现了鲁迅对亲情的珍视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二、写作背景表格

项目 内容
文章名称 阿长与《山海经》
作者 鲁迅
出处 《朝花夕拾》
创作时间 1926年
创作背景 鲁迅在北京任教期间,回顾童年生活,反思社会现实
主题思想 表达对童年保姆阿长的怀念,反映对人性的理解与尊重
背景意义 体现了鲁迅对普通人的关注,以及对童年记忆的深情回顾
写作风格 平实朴素,情感真挚,语言生动
社会背景 民国初年,社会动荡,文化思潮活跃,鲁迅积极参与新文化运动

三、结语

《阿长与〈山海经〉》虽篇幅不长,却蕴含深厚的情感与思想。它不仅是一篇回忆录,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鲁迅对人性、对社会、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了解其写作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文章内涵,感受鲁迅笔下的温情与力量。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